[实用新型]轨道列车及其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9317.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0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华;赵金龙;李长胜;崔鹏翔;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系统 空调控制系统 控制器中枢 处理单元 轨道列车 温度判断单元 本实用新型 车辆维护 端部区域 高寒环境 判断单元 防冻 环境温度检测单元 信号输入单元 有效防止车辆 高寒地区 加热设备 判断结果 设备故障 运营模式 舒适性 结霜 突变 车厢 激活 转入 门口 运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的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温度检测单元;环境温度判断单元;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用于在环境温度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高寒环境条件时,控制空调系统转入加热设备运营模式;低温车辆维护信号输入单元;环境温度突变判断单元,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控制空调系统进入低温车辆维护模式;防冻判断单元激活时,则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优先启动空调系统防冻模式。本系统能保护空调系统的设备,避免其冬季在高寒地区造成批量的设备故障,保证车厢内包括端部区域的温度都能够在高寒环境运营的条件下满足舒适性要求,并有效防止车辆端部区域或门口结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空调控制系统的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的空调控制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空调控制系统的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动车组已经贯穿大江南北。但因南北气候的差异较大,对于动车组来说,短时间内以高速穿越不同气候带,需要做好各种适应性设计和控制。尤其对于空调系统来说,不仅南北气候温差大,北方冬季检修和维护也需要对设备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北方冬季,车辆运行时环境温度超低,有时甚至有冰雪天气,而融雪、检修、维护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这样室内外温差最大可达到60K以上,因此就要求车辆不仅配备有能适应环境温差突变的硬件设备,还要有合理的控制方法来适应这种巨大的温差突变情况。
目前,高速动车组的空调系统都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的逻辑能够满足正常工况下的舒适性需求。但是对于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空调系统来说,仅仅是通用性的自动控制无法满足高寒环境的需求。
现有的空调系统,在遇到低温暴雪天气,空调机组冷凝腔会被冰雪封住,部分设备甚至会结块冰堵。对于低温运营状态,普通车辆仅有低温库外带电存放的防冻启动措施,而没有包括应对运营和检修、维护等方面的低温环境下的控制系统应对措施。
因此,提供一种能适应高寒地区运行环境,且能够在高寒地区更好的控制车厢空调温度的同时保护空调系统的各个设备不被损坏的空调控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的空调控制系统,能适应高寒地区运行环境,且能够在高寒地区更好的控制车厢空调温度的同时保护空调系统的各个设备不被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控制系统的轨道列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环境温度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车外环境温度T外;
环境温度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断环境温度为通常环境条件还是高寒环境条件;
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通信连接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及空调机组,用于在所述环境温度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高寒环境条件时,控制空调系统转入加热设备运营模式;
低温车辆维护信号输入单元,用于输入低温车辆维护信号,在加热设备运营模式下,若输入低温车辆维护信号,则所述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控制空调系统进入低温车辆维护模式;
环境温度突变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车外环境温度T外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S1内突变的温差是否大于等于△T,在加热设备运营模式下,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控制空调系统进入低温车辆维护模式;
防冻判断单元,用于判断T外是否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温度Tf,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控制器中枢处理单元优先启动空调系统防冻模式。
优选地,还包括计时单元,用于记录所述低温车辆维护模式持续运行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9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