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大巴用动力电池仓的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0522.X | 申请日: | 201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戴蕤睿;杨正兴;周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装置 电池仓 动力电池 循环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动力电池仓 电动大巴 降温系统 安装板 分流管 汇流管 散热管 产热 安全隐患 快速降温 散热降温 水路循环 选择安装 出水口 进水口 上表面 固设 水管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大巴用动力电池仓的降温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池仓内的降温装置和与降温装置相连的循环散热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于动力电池上方的安装板、固设于安装板上表面两端的分流管和汇流管以及设置于分流管与汇流管之间的散热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电池仓内的降温装置、通过水管分别与降温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的循环散热装置,形成将电池仓内热量及时散发达到对电池仓快速降温的水路循环,散热降温效果好;电池仓内降温装置的散热管数目可根据电池仓内动力电池的产热情况选择安装,消除了动力电池产热过多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大巴用动力电池仓的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为了减少城市内汽车尾气的污染排放量,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各种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生活当中。其中作为公共交通的大巴,在市区内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耗油量却特别惊人,而电动汽车在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其百里耗电费用大约只是燃油大巴成本的1/3。因此,能源效率高、低碳环保、零排放的电动大巴车成为了城市新能源公共交通汽车的主力军。
电动大巴车工作的能源主要由安装在电池仓内的动力电池提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发在电池仓内,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排出电池仓,会使得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到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之上,对动力电池的性能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引起火灾,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动力电池箱由于高防护IP67要求等级的设计,电池箱内的热量只能靠电池箱外壳的表面自然热传导散热到电池仓内,而电池仓内一般只是简单的在电池仓门上开设通风格栅结构设计,进行被动散热,不能有效地降低电池及电池仓内的温度,导致动力电池的使用效果差,大大缩短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大巴用动力电池仓的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大巴用动力电池仓的降温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池仓内的降温装置和与降温装置相连的循环散热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于动力电池上方的安装板、固设于安装板上表面两端的分流管和汇流管以及设置于分流管与汇流管之间的散热管;所述循环散热装置的一端通过水管与分流管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通过水管与汇流管的进水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散热装置设置于电池仓外部,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水箱、散热器、以及通过水管分别与水箱和散热器相连的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管至少设有一个,各个散热管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分布,散热管的两端通过水管分别与分流管和汇流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上对称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上表面预设有与连接孔同心的连接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与分流管下部和汇流管下部焊接为一体形成降温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管为橡胶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电池仓内的降温装置、通过水管分别与降温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的循环散热装置,形成将电池仓内热量及时散发达到对电池仓快速降温的水路循环,散热降温效果好,成本低;电池仓内降温装置的散热管数目可根据电池仓内动力电池的产热情况选择安装,达到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降低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消除了动力电池产热过多带来的安全隐患;采用抗压性能和耐热性能良好的橡胶水管,满足降温系统的使用需求,保证了降温装置和循环散热装置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05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芯散热结构及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电池包
- 下一篇:电池包冷水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