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3389.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3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霞;秦冠童;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道 进气歧管 增压发动机 稳压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密封 缸盖 发动机进气 汽油发动机 长度相等 充气效率 气道截面 弧形体 节气门 平顺 上端 增压 进气 下端 光滑 密封 平行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和三个气道,三个所述气道的中心线在同一曲面上且彼此相互平行,三个所述气道均为光滑平顺的弧形体,三个所述气道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延伸长度相等,三个所述气道上端与缸盖可拆卸密封连通,三个所述气道下端与稳压腔连通,所述稳压腔一端与节气门可拆卸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保证发动机进气顺畅、充气效率高、各缸进气均匀、密封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配件,特别是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国内外法律法规对汽车油耗和环保的要求日益收严,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日趋难以满足法规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研发和投产增压发动机。发动机增压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增大,尤其是回火时的爆发压力,对进气歧管的强度要求更为严苛。为达到提高歧管强度的目的,塑料进气歧管会加更多和更高的筋,焊接筋也会适当的加宽,加强或增加固定进气歧管的支架,这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且,增压进气歧管气道短,为避让螺栓安装工具,常遇到焊接筋难以布置的问题。
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气道很短,通常气道长度仅有110mm左右,为保证发动机进气顺畅、进气均匀,进气歧管的气道布置局限性很大。尤其是三缸增压发动机,进气不均造成的发动机振动会比四缸机的更为明显,故而对三缸机进气歧管的进气均匀性要求更为严格。
针对爆破压力要求高、焊接筋布置困难、加筋加支架成本增加等问题,增压发动机转而使用铝合金进气歧管。铝合金进气歧管的密封方式通常是采用金属垫片密封,即进气歧管与进气歧管垫片之间采用平面贴合的方式进行密封。垫片分为上下两个安装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容易出现安装面翘曲导致装配后的密封失效。该类密封垫片耐高温,但对生产技术要求高、装配工艺复杂,生产加工成本高。长时间使用后造成安装面间隙变大,容易导致密封失效,影响发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保证发动机进气顺畅、充气效率高、各缸进气均匀、密封可靠。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和三个气道,三个所述气道的中心线在同一曲面上且彼此相互平行,三个所述气道均为光滑平顺的弧形体,三个所述气道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延伸长度相等,三个所述气道上端与缸盖可拆卸密封连通,三个所述气道下端与所述稳压腔连通,所述稳压腔一端与节气门可拆卸密封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三个所述气道设有气道进气口,所述气道进气口纵向截面为两个C形对接的形状,所述气道进气口与所述缸盖的进气道连通。
三个所述气道上端设有缸盖结合法兰,三个所述气道通过缸盖结合法兰与缸盖可拆卸密封固定连通,三个所述气道上端与所述缸盖结合法兰连通。
三个所述气道上端与所述缸盖结合法兰的连接处设有弧形过渡,所述三个气道下端与所述稳压腔的连接处设有弧形过渡。
所述缸盖结合法兰上位于所述气道进气口外周设有缸盖密封圈,所述缸盖结合法兰通过所述缸盖密封圈与缸盖密封固定连通。
所述缸盖密封圈由氟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缸盖结合法兰上气道进气口外周设有缸盖密封槽,所述缸盖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缸盖密封槽内,所述缸盖密封圈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缸盖和缸盖密封槽可解除式相抵。
所述稳压腔右端通过节气门体法兰与节气门可拆卸密封连通,所述节气门体法兰上设有节气门进气口,所述节气门进气口左侧通过进气总管与稳压腔相通,所述节气门体法兰右侧与节气门可拆卸密封固定连通。
所述节气门体法兰上位于所述节气门进气口外周设有节气门体密封圈,所述节气门体法兰通过所述节气门体密封圈与节气门密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3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气管路总成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