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溶氧水的合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0712.5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8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宪群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装置 高浓度溶氧水 溶氧 本实用新型 流量控制 合成 磁化 除臭杀菌装置 控制计算机 流量控制阀 磁化装置 过滤装置 装置设计 水分子 氧分子 包覆 除臭 杀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溶氧水的合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水经过滤、除臭杀菌及磁化的过程后,通过流量控制将所需比例的高溶氧液与水进行合成,将水温维持在5℃至45℃的状态下,以1000mL/min至10000mL/min的流量控制进行与高溶氧液的合成的装置设计,其中该合成装置包括过滤装置、除臭杀菌装置、流量控制阀、控制计算机及磁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合成装置可使高溶氧液中的氧分子与水的水分子进行包覆结合,进而形成高浓度溶氧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溶氧水的合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水经过滤、除臭杀菌及磁化的过程后,通过流量控制将所需比例的高溶氧液与水进行合成,将水温维持在5℃至45℃的状态下,以1000mL/min至10000mL/min的流量控制于合成反应槽内进行与高溶氧液的合成,且前述水温为5℃至30℃为佳,进而形成高浓度溶氧水的装置设计。
背景技术
正常人每分钟约需要消耗250~400毫升氧,一天共约需360~576公升氧,如果每人一天被建议至少喝2公升的水,这个数字显然相当惊人,尽管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很大,但氧气在人体内的储存量却相当少,可以说是在一吸一呼间氧气即马上被用完,纵使将存于人体内所有的氧全部拿来使用,也只能够维持身体组织消耗不到几分钟,所以大家都知道,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不喝水,却不能几分钟不吸氧气。
正常人于安静状态下,平均每分钟100毫升血给组织输送约为5mL氧,而于活动时将使耗氧量增加,一般人体内氧的储备量甚微,依医学估计每100mL血内约含氧20mL,若以人体血液含量一般为70-80mL/kg,60kg体重的人体血液中的氧贮备约900mL左右,正常情况下人体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以保证细胞生物氧化的需要,维持人体生命。
而人体缺氧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缺氧性缺氧,主要是因为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太低,影响氧气扩散入肺泡膜内,以进行气体交换,主要是由外在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缺氧,高山病即属此类缺氧。
2、生理性缺氧:人从三十岁起,心肺功能开始走下坡,吸入人体内的氧气就相对减少,因此血液中的含氧量当然一年比一年少,脑部最先受到影响,引发一系列病状。
3、运动性缺氧:多在机体剧烈运动后产生,运动时,机体消耗增加,全身各处都处于一种缺氧状态,机体的无氧酵解代偿性增加,使乳酸生成增多,因而使肌肉产生酸痛,浑身无力的状态。
4、病理性缺氧:人体因多种疾病可以引起病理性缺氧,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以动脉硬化后,血管官腔狭窄,弹性减弱,引起血流不畅,进而造成输氧效果降低,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人体吸收氧气的方式与方法约有如下列几种:
1、从呼吸系统吸气供氧充氧,是人体供氧最基本的方式,其供氧的方法亦包括由氧气瓶及高压氧气舱等,但此种通过呼吸系统供氧的方式已如前所说于一吸一呼间氧气即马上被用完,且又因空气污染影响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大自然供氧充氧的质量与效率。
2、从胃肠系统吸收供氧充氧,人的胃肠系统吸收营养水份时,同时也吸收水中氧气,其实早在医学论文中已介绍:人体正常吸收氧有两个管道,一个是呼吸系统,一个是胃肠系统,特别是胃肠系统,但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源也在日渐恶化,使胃黏膜和肠黏膜的吸氧功能和红血球输送氧气的功能降低。
基于上述原因,于是市面上有高含氧水的产品,试图提升人体吸收氧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高含氧水,是使用一般高压氧气以高压方式注入一密闭装置,以强制方式将高压氧气溶入水中,而得到高含氧水,此种以高压氧气与水溶合的高含氧水,整个过程均需于密闭装置中进行溶合,因危险性高,装置的安全性要求高,且所生产的高含氧水,除含氧量有限外,打开瓶盖后若没即刻饮用,其内所充填的氧气将像一般汽水一样很快就挥发完,且此类高含氧水的氧气仍属于气体,在人体喝下后,有时会像喝汽水一样于打嗝后就把氧气散发掉,因此其吸收效率很低,且现有技术中的高含氧水的含氧量低,对于人体帮助不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宪群,未经曾宪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07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离子交换树脂的高效污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反冲洗富氢节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