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电池组合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1757.X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5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传义;程铭;秦乐;郑望;李硕;申学开;靖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子豪;傅永霄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夏悫道***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接口 固定支座 电池组合件 电池 纯电动汽车 快换 本实用新型 返修 固定问题 接插口 车身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具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的电池组合件以及装设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和/或该电池组合件的车辆。其中,所述电池具有电端管路和水端管路。所提供的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具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的电池组合件以及装设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和/或该电池组合件的车辆的有益之处包括:解决电池接插口在车身上的固定问题、解决电池快换过程中,电池对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的冲击问题、支持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损伤后的售后返修问题、以及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满足1万次的快换冲击模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接口连接和固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具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的电池组合件以及装设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和/或该电池组合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以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代替传统动力源的汽车,其中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中的核心部件。通常而言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体积大、重量大,一般置于车底。受电动汽车整车空间限制和电池系统本身能量密度低的制约,当前纯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无法满足车辆的长途行驶。由此需要纯电动汽车电池的快换,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需求。
然而,在电动汽车中,电池一般通过电池支架来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支架一体成形,当单个电池损毁或者需要更换时,要将整个支架拆除,这给电池的拆装、维护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在电池安装支架结构中,一般采用结构由下托板支架、压板和拉杆构成,将下托板支架放置在蓄电池下部与车身连接,在蓄电池上方放置压板,通过拉杆连接下托板支架与上方压板,从而达到对电池进行紧固的目的,其结构复杂,生产过程部件较多,电池的装配作业时间较长。
在换电模式(所述换电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者集电池的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点服务于一体)下,要求电池与车身的各种连接须具备快速插拔、更换迅速的特点。可见,现有技术中由于一般是固定连接、不支持电池换电操作、电源接口为工厂内安装而并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换电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水冷管路和电输出管路接口在车身上的电池接口固定支座设计、电池快换过程中对连接点的冲击、刚度和强度等特殊要求、以及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发生变形从而在电池快换过程中整个电池水电接口(即水冷管路和电输出管路接口)发生对接错位导致造成冷却液泄漏、电池功能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具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的电池组合件以及装设有该电池接口固定支座或该电池组合件的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
电池接口固定支座,所述电池具有电端管路和水端管路,其中,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为悬臂结构,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与车身连接,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具有连接孔,所述电端管路和所述水端管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接口固定支座包括电端固定支座和水端固定支座,所述电端固定支座与所述电端管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水端固定支座与所述水端管路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端固定支座和所述水端固定支座分别包括侧板、底板、后板,所述侧板布置在所述后板的两侧,所述底板布置在所述后板的下侧,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板分别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孔开在所述底板处,所述车身通过所述后板与所述电端固定支座和所述水端固定支座连接。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端固定支座和所述水端固定支座的两边分别具有自焊接边。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端固定支座和所述水端固定支座的底板分别具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板重叠且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1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