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4877.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4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尹维平;张清标;彭毅;罗景辉;杨克钞;陈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力恒通(厦门)远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王卫忠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组件 热层 外绝缘 基底 绝缘隔热板 电热单元 中空腔室 电热 外框架 风道 暖器 本实用新型 相对设置 出风口 供空气 进风口 中空腔 板状 连通 通电 室内 流通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热暖器,包括至少一个电热单元,每个电热单元包括外壳和两个板状的外电热组件。其中外壳具有中空腔室以及与中空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两个外电热组件相对设置于中空腔室内,于两个外电热组件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每个外电热组件包括外框架和设于外框架内的外绝缘基底、外电热层和绝缘隔热板,外电热层设于外绝缘基底的远离风道一面,绝缘隔热板设于外电热层的远离外绝缘基底一面,且外电热层能在通电后产生热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暖器。
背景技术
为了在冬季提高室内温度,人们通常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特别是在缺乏集中供暖的地区,家用的锅炉、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尤其重要。由于现有的锅炉通常需要燃烧煤炭、天然气或燃油等化石能源,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电暖气较为环保,所以,电暖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电暖器多种类型,例如利用电热丝作为热源直接朝向人体散热。或者,利用风机形成通过电热丝的气流,使气流在通过电热丝的过程中被加热,从而向室内送出热风。此外,还可采用金属电热管,金属电热管内设有导热油等传热介质,通过金属电热管加热传热介质,再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散热。
但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电热丝直接朝向人体散热的电暖器而言,其容易使人产生燥热感,且供暖不均,造成人体不适。对于采用风机形成气流的电暖器而言,其风机使整体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且容易产生噪音,并使能耗增加,不利于节约成本。对于需要使用金属电热管和传热介质的电暖器而言,由于现有的传热介质的传热热阻较大,使得热量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损耗,造成热能的浪费,不利于提高加热效果。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能耗,提高加热效果的电热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电热暖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热单元,每个所述电热单元包括外壳和两个板状的外电热组件。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中空腔室以及与所述中空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两个所述外电热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室内,于两个所述外电热组件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每个所述外电热组件包括外框架和设于所述外框架内的外绝缘基底、外电热层和绝缘隔热板,所述外电热层设于所述外绝缘基底的远离所述风道一面,所述绝缘隔热板设于所述外电热层的远离所述外绝缘基底一面,且所述外电热层能在通电后产生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电热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隔热板与所述外电热层之间的保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热单元还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内电热组件,设于两个所述外框架之间,将所述风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所述内电热组件包括内框架和设于所述内框架内的内绝缘基底和内电热层,所述内电热层设于所述内绝缘基底一侧或两侧,且所述内电热层能在通电后产生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由前挡板、后挡板、左端盖、右端盖、上盖板和下盖板可拆卸连接围成,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下盖板,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均为拱形的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框架由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外封边条围成,和/或所述内框架由多个可拆卸连接的内封边条围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右端盖的内侧分别设有多层支撑件,所述外框架一端能与所述左端盖上的任意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能与所述右端盖上的任意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力恒通(厦门)远红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汇力恒通(厦门)远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4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热风炉
- 下一篇:一种木质颗粒燃料暖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