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多循环散热冷却热负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40771.X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5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耿民;廖桔;熊斌;张洪;沈军;赵进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D37/00 | 分类号: | B64D37/00;B64D33/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迪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热交换器组 回油阀 流量阀 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 散热冷却 多循环 供油泵 热负载 出口 进口 发动机供油 机电领域 油箱连接 供油管 管连接 散热 飞机 航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多循环散热冷却热负载系统,属于航空机电领域。包括:供油泵1、散热器2、回油阀A3、流量阀4、增压泵5、热交换器组6,供油泵1出口的供油管与增压泵5连接,增压泵5与热交换器组6连接,热交换器组6分别与回油阀A3进口、流量阀4进口连接;回油阀A3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散热器2出口与油箱连接,流量阀4出口与发动机供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机电领域。
背景技术
本专利之前的热负载技术由于飞机的热负载较小,需要进行热交换的机载系统少,故热交换器都直接串联在发动机供油管上,存在以下问题:
散热器造成的压降随供油管流量变化,造成发动机供油压力波动;
散热需求与发动机工况无关联,设计冗余大,燃油散热能力难以充分发挥;
供油温度直接受散热器影响;
散热器体积较大,串接在供油管上会使飞附机匣体积大,且散热器本身维修不方便。
伴随航空技术发展,机载电子设备功能增多,功率大幅提高;液压系统、供电系统随功率增大,散热需求也明显增大;燃油作为飞机内部的主要热沉,需要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多循环散热冷却热负载系统,能够更好的散热。
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多循环散热冷却热负载系统,包括:
供油泵1、散热器2、回油阀A3、流量阀4、增压泵5、热交换器组6,
供油泵1出口的供油管与增压泵5连接,增压泵5与热交换器组6连接,热交换器组6分别与回油阀A3进口、流量阀4进口连接;回油阀A3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散热器2出口与油箱连接,流量阀4出口与发动机供油管连接。
还包括:回油阀B7,回油阀B7进口连接在发动机进油口之前,回油阀B7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
还包括:电磁阀8,电磁阀8进口连接发动机回油口,电磁阀8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
供油泵1出口的供油管还与发动机进油口连接。
有益效果
热负载系统从供油管相对独立出来,对供油压力和流量影响小;
热负载系统内循环采用增压燃油,利于采用多级散热器或大功率散热器;
内循环和外循环燃油流量与散热需求相匹配,提高散热效率;
双循环结构的扩展能力强;
回油管路上串接空气/燃油散热器,提高燃油系统散热能力;
回油引到更靠前的油箱,充分利用飞机机体结构作为热沉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飞机多循环散热冷却热负载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供油泵1、散热器2、回油阀A3、流量阀4、增压泵5、热交换器组6,
供油泵1出口的供油管与增压泵5连接,增压泵5与热交换器组6连接,热交换器组6分别与回油阀A3进口、流量阀4进口连接;回油阀A3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散热器2出口与油箱连接,流量阀4出口与发动机供油管连接。
还包括:回油阀B7,回油阀B7进口连接在发动机进油口之前,回油阀B7出口与散热器2进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0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级弹射筒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