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32721.7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廷东;张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G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 地址: | 5160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穿线 穿线腔 底壳 线束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 开口相对 嵌入槽 面壳 汽车 固定穿线 滑动环 交汇处 开口处 壳扣合 内侧壁 再布线 布线 腔内 线束 和面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通过底壳和面壳扣合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穿线腔,有利于纵横交汇处的穿线布线,而且通过扣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先穿线再布线的方式,实现高效穿线。另外,穿线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嵌入槽有效固定穿线腔内统一通路的线束,方便线路的整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汽车行业内,汽车线束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厂家对汽车线束的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生产需要,汽车的后装市场也越来受重视。
在现有技术中,线束在汽车内走线时,通常是采用外包保护层的方式来实现集线以及穿线,当遇到转角区域、分线区域、集线区域以及狭窄区域时,线束会很容易被挤压以及弯折,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车的振动环境,很容易使这部分的线束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甚至对汽车造成更大的风险。
特别在汽车发动机舱,由于发动机舱内空间较为狭窄,且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分布的线束最多,处于线束分布交叉交汇处时,线束往往很难得到保护,而且穿线也特别困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动环包括多个同心平行设置的等大环形凸脊,所述环形凸脊垂直于所述开口侧壁延伸而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嵌入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钩状凸脊,所述底壳的在对称轴处的底面还设有方形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构成纵向穿线线路,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构成横向穿线线路。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均有所述底壳以及面壳扣合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通过多个卡扣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外侧壁顶部的卡口以及设置在所述面壳的卡齿。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外侧面延伸出多个用于通过螺丝与汽车固定的壳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通过底壳和面壳扣合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穿线腔,有利于纵横交汇处的穿线布线,而且通过扣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先穿线再布线的方式,实现高效穿线。
另外,穿线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嵌入槽有效固定穿线腔内统一通路的线束,方便线路的整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2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速传感器及线束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网络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