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特种消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0511.4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7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延伟;邓云海;曾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氮 换热管 冷却液循环管道 特种消防车 冷却液 动力传动系统 导热介质 供应管道 液氮储罐 换热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冷却降温 换热箱 氮气出口 液氮入口 出液口 车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种消防车,该特种消防车包括设在车体上的液氮储罐、液氮供应管道、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液循环管道、换热箱、设置在换热箱中的冷却液换热管和液氮换热管,液氮储罐的出液口经由液氮供应管道与液氮换热管的液氮入口相连,液氮换热管上设有氮气出口,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换热管的两端连接,换热箱内装设有导热介质。本实用新型的特种消防车,液氮储罐中的液氮经由液氮供应管道流入液氮换热管,并与换热箱内的导热介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换热箱内的导热介质再与冷却液循环管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冷却液循环管道内的冷却液送至动力传动系统以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冷却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防车,尤其涉及一种特种消防车。
背景技术
火灾发生后,传统消防车需靠近火源进行灭火,由装甲车等特种车辆改制而成的特种消防车,因具有较强的火场生存能力,广泛应用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厂等体量大、结构复杂建筑物的火灾扑救。特种消防车在进入火场内部进行火情侦察、救援、灭火时,在高温的火场环境下,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依靠传统的散热方法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当前无较好解决技术。
目前涌现出了许多利用液氮进行冷却的技术:如专利号为“201110110666”的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冷却方法,该方法是将液体氮直接释放到动力电池组表面和每个电池芯壳体上使液体氮转化为气体氮,利用液氮由液体转化为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对动力电池组表面和每个电池芯壳体进行冷却降温。该发明冷却效果好,安全性高。专利号为“201410667058”的发明提供了一种矿井用液氮降温、防火、灭火系统,其包括液氮储罐、蓄冷降温汽化器和空气自热式换热管,且降温、防、灭火效果好。专利号为“201020109191”的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氮气化循环水冷却装置,循环水箱中安装有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一端与液氮储气罐连接,一端穿出循环水箱,循环水箱上有冷却水出口管,液氮气化循环水冷却系统不但减少了能源和资金的消耗,还简化了设备。
上述事实表明,采用液氮技术的冷却效果较好,但尚没有一种采用液氮冷却技术对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进行冷却的特种消防车出现,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采用液氮冷却技术对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进行冷却的特种消防车,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液氮冷却技术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冷却的特种消防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种消防车,包括设在车体上的液氮储罐、液氮供应管道、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液循环管道、换热箱、设置在换热箱中的冷却液换热管和液氮换热管,所述液氮供应管道上设有控制液氮供应管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液氮储罐的出液口经由液氮供应管道与液氮换热管的液氮入口相连,所述液氮换热管上设有氮气出口,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换热管的两端连接,所述换热箱内装设有导热介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液氮换热管的氮气出口经由氮气管道通向车体的动力舱和设备舱。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介质循环管道,所述换热箱上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连接,所述介质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分设在所述换热箱的两端,且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介质入口和至少一个介质出口位于所述换热箱的上部,同时至少一个介质入口和至少一个介质出口位于所述换热箱的下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介质循环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控制阀和/或过滤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液氮储罐的出液口之间的液氮供应管道上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出口侧的液氮供应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或压力表,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侧与液氮储罐之间设有手动闸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0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底盘
- 下一篇:一种喷头防滴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