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8741.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任苏成;张建宏;陈雪丰;王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B66B7/06;B66B5/04;B66B17/12;B66B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道壁 承重梁 井道 开门 本实用新型 电梯曳引 驱动装置 绳头板 无机房 顶层 轿厢 电梯 安装结构 电梯技术 对重装置 方向设置 轿厢导轨 轿厢顶部 井道空间 曳引装置 反绳轮 斜对角 预埋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它具有井道壁和位于井道壁上方的井道顶层空间,在井道壁之间设置有轿厢,在井道壁的斜对角位置具有设置在轿厢两侧的轿厢导轨,井道顶层空间预埋有平行于一侧井道壁的顶部承重梁组件,在与顶部承重梁组件相反的方向设置有倾斜于井道壁的绳头板梁,绳头板梁和顶部承重梁组件内侧设置有连接在轿厢顶部的反绳轮,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上固定连接有曳引装置,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下方设置有对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可以满足直角开门电梯的井道布置的需求,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井道空间,结构紧凑稳定,可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土建布局和方位要求的特殊性,电梯轿厢的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需垂直布置,既要满足整个结构的需要,又要尽量使结构简洁,安装方便,提高井道布局的紧凑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安装方便的无机房直驱动装置角开门电梯曳引。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具有井道壁和位于井道壁上方的井道顶层空间,在井道壁之间设置有轿厢,在井道壁的斜对角位置具有设置在轿厢两侧的轿厢导轨,井道顶层空间预埋有平行于一侧井道壁的顶部承重梁组件,在与顶部承重梁组件相反的方向设置有倾斜于井道壁的绳头板梁,绳头板梁和顶部承重梁组件内侧设置有连接在轿厢顶部的反绳轮,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上固定连接有曳引装置,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下方设置有对重装置,在轿厢导轨上端连接有限速器,在轿厢侧面与绳头板梁对应的方向设置有2个轿厢门,其中曳引装置上绕接有连接在绳头板梁和对重装置上的钢丝绳。
作为优选,对重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井道壁上的对重导轨,在对重导轨之间设置有对重支架,在对重支架内固定有对重块,对绳头板梁上固定有绳头板,在绳头板上连接绕过反绳轮的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对重装置上,对重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对重绳头板,对重支架在钢丝绳的作用下沿对重导轨上下运动,钢丝绳的上端连接在曳引装置的曳引轮上,通过连接在曳引轮上的钢丝绳来对轿厢进行牵引,轿厢沿轿厢导轨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限速器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限速器的限速器固定架,所述限速器固定架通过压导板固定在轿厢导轨的顶部,可以有效的避免轿厢运行速度过快,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曳引装置下方设置有将曳引装置固定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上的曳引装置支架,曳引装置通过曳引装置支架固定在顶部承重梁组件上,连接稳固可靠,可以提高整体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绳头板梁包括至少2根固定在井道壁上的支撑梁,可以通过钢丝绳对轿厢进行有效的支撑。
作为优选,顶部承重梁组件包括2根对称设置的承重梁,在2根承重梁之间设置有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加强杆,提高了顶部承重梁组件的承载力,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反绳轮的数量为2个,呈对角式设置在轿厢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可以满足直角开门电梯的井道布置的需求,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井道空间,结构紧凑稳定,可以使直角开门的电梯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电梯在井道内的俯视图;
图2是机房布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8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