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耐振结构的制动气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0762.4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8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曾增口;贾年红;黄建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推盘 制动气室 本实用新型 环形凹槽 后壳体 限位环 窜动 耐振 侧壁外形 恶劣路况 内侧端面 有效限制 振动产生 内侧端 磨损 匹配 组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耐振结构的制动气室,包括后壳体(2),后壳体(2)内侧装有膜片(4),膜片(4)内侧端面装有推盘组件(3),膜片(4)内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环(5),限位环(5)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形与推盘组件(3)底部及侧壁外形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膜片底部设置的限位环以有效限制推盘的窜动,使制动气室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推盘始终处于组装的中心位置,解决了在恶劣路况下因推盘振动产生的窜动现象而导致的膜片异常磨损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制动气室,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耐振结构的车辆用制动气室。
背景技术
在采用压缩空气为能源的气制动系统的车辆上,制动气室用于为车辆提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的制动力,通过向制动气室进气口充放压缩空气,实现刹车功能。为了实现制动气室与装车部位之间具有稳定、可靠的连接强度,就需要对制动气室中各零部件之间的组装进行有效地连接及固定。目前,制动气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是:首先,由于在膜片与推盘之间的安装配合面上未设置限位结构,使得制动气室在工作过程中,推盘无法始终处于膜片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在恶劣路况下,易使推盘发生振动及窜动,进而导致膜片出现异常磨损及损坏。其次,由于现有推盘组件上未设置大端弹簧座和小端弹簧座,这会导致回位弹簧发生窜动现象。再次,由于现有制动气室的前端盖与后壳体之间采用的是单卡箍或双卡箍的连接结构,其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该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会因车辆行驶中的振动使螺栓易发生松动并导致漏气、卡箍松动、前端盖开裂,最终导致产品的提前失效。最后,现有前端盖上的安装螺栓采用的是侧壁局部焊接结构,由于该局部焊接面积有限,使前端盖的受力集中作用于其底面上,在车辆行驶存在振动时容易出现前端盖撕裂失效的现象。
专利号为ZL20102058570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动气室,该制动气室包括壳体、储能弹簧、活塞、活塞轴管和膜片,壳体的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活塞与壳体可滑动配合,将后腔室分成储能腔室和驻车制动进出气腔室,储能腔室设置有储能弹簧;活塞轴管与隔板滑动配合,且其第一端与活塞固定,第二端的端面与膜片相抵触;活塞轴管还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的第二端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弹簧,阀芯的第二端面与阀体相配合时,第二孔封闭。该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制动气室的刹车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刹车系统的机动车。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气室实现了内部腔室间的气体交换,保证了制动气室内部的清洁度,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但该实用新型的膜片与推盘之间的安装配合面上未设置限位结构,使得制动气室在工作过程中,推盘无法始终处于膜片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在恶劣路况下,易使推盘发生振动及窜动,进而导致膜片出现异常磨损及损坏。
专利号为ZL201420346322.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全铝制动气室,包括前盖组件、中体组件、活塞组件和缸体组件,所述前盖组件和中体组件之间设有推杆盘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套在缸体组件内并与释放螺栓组件相连,所述推杆盘组件和中体组件之间设有皮膜,其中,所述活塞组件通过导套螺塞组件和中体组件相连,所述缸体组件为铝合金缸体,所述铝合金缸体和中体组件通过相互匹配的凹凸台压接在一起,所述释放螺栓组件套在导套螺塞组件内。该实用新型采用两次拉伸形成铝合金缸体代替铁缸体,并将活塞组件通过导套螺塞组件和中体组件相连,从而避免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脱落和漏气的现象,大大减轻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该实用新型的皮膜与推盘之间的安装配合面上未设置限位结构,使得制动气室在工作过程中,推盘无法始终处于皮膜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在恶劣路况下,易使推盘发生振动及窜动,进而导致皮膜出现异常磨损及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07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