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骨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00023.9 | 申请日: | 2017-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6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谢书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维思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刘辉 |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市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靠背 坐盆 汽车座椅骨架 升降机构 滑轨 本实用新型 前后调节 倾斜调节 上下调节 管材 调角器 钣金件 钣金件结构 市场需求 钣金结构 舒适性 乘客 平衡 配置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坐盆以及滑轨。所述靠背的框架由管材与钣金件结合组成。所述坐盆的框架是钣金件结构,所述坐盆配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靠背和坐盆通过调角器连接,所述坐盆和滑轨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骨架具备前后调节以及靠背倾斜调节功能以及上下调节功能,通过调角器实现靠背倾斜调节功能,通过滑轨实现前后调节的功能,通过升降机构实现上下调节的功能,且坐盆框架由优化的钣金结构构成、靠背的框架由管材与钣金件相结合组成,从而成本较低。还能够实现防止乘客前滑,做到了经济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平衡,符合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在于支承乘坐者的重量,缓和由车身传来的振动和冲击,为乘员提供舒适的安全的乘坐环境。因此在设计座椅时,要追求座椅良好的经济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主要通过减少座椅功能 (譬如,有些座椅仅具有前后调节以及靠背倾斜调节功能,而省去座椅高度调节功能),或者,选用低成本材料等等手段来追求成本的最低化,这样必然会牺牲座椅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有必要通过可靠的结构设计来平衡座椅的经济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该汽车座椅骨架具备前后调节、靠背倾斜调节以及上下调节功能,且成本较低,平衡了汽车座椅的经济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坐盆以及滑轨。所述靠背的框架由管材与钣金件结合组成。所述坐盆的框架是钣金件结构,所述坐盆配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靠背和坐盆通过调角器连接,所述坐盆和滑轨通过升降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的管材为一根弯管,所述钣金件为左右两块靠背侧板,所述左、右靠背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弯管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坐盆的框架包括两侧的盆侧板和位于前端的前盆面,所述两侧的坐盆侧板通过支撑件连接起来,所述支撑件数量为两根,分别为前管支撑件和后管支撑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坐盆前部的前连接件和设置在坐盆后部的后连接件,所述坐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滑轨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数量为四根,分别为左前连接件、左后连接件、右前连接件、右后连接件;所述滑轨数量有两条,每条滑轨上设置两根支架,分别为左前侧支架、左后侧支架、右前侧支架、右后侧支架;所述四根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四个支架一一对应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前盆面、坐盆左侧板、坐盆右侧板、左前连接件、右前连接件、左前侧支架、右前侧支架组成防前滑结构;所述左前连接件、右前连接件分别与左前侧支架、右前侧支架连接。
另一种改进,所述坐盆左侧板、坐盆右侧板、左前连接件、右前连接件、左前侧支架、右前侧支架以及后管调高机构组成防下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可以向后倾斜至水平位置从而达到平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具备前后调节以及靠背倾斜调节功能以及上下调节功能,通过调角器实现靠背倾斜调节功能,通过滑轨实现前后调节的功能,通过升降机构实现上下调节的功能,且坐盆框架由优化的钣金结构构成、靠背的框架由管材与钣金件相结合组成,从而成本较低。还能够实现防止乘客前滑,做到了经济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平衡,符合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靠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坐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潜滑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维思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维思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0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度调节机构及可调角度腰靠
- 下一篇:翻边型座框边板强度加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