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4296.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4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蔡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信新拓(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G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挂环 布置装置 高压线束 牵引车 顶杆 滑槽 滑块 卡块 托板 新能源 配合 压缩弹簧 搭接 压动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内部安装 推动顶杆 整车装配 正面安装 左右两侧 内壁 外壁 线束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正面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壁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与螺钉搭接相连,所述挂环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搭接相连,所述滑块的左侧安装有托板。该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通过挂环和螺钉的配合,通过托板和顶杆的配合,将挂环挂在螺钉上,将挂环悬挂在螺钉上,螺钉压动托板从而推动顶杆,通过第一压缩弹簧和顶杆的配合,通过底板和顶板的配合,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配合,第一压缩弹簧通过顶杆压动第一卡块,从而对导线进行固定和整理,缩短了线束布置的时间,提高了整车装配时的效率,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布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汽车上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如何使大量线束在有限的汽车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使汽车线束发挥更大的功能,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54144.5的专利,包括动力线束和电机驱动线束,该专利虽然提高了线束的实用性,但是导线的布置错乱复杂,大大降低了装配时的效率,实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壁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与螺钉搭接相连,所述挂环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搭接相连,所述滑块的左侧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与螺钉搭接相连,所述托板的底端安装有顶杆,所述挂环的底端安装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与顶杆相连,所述空心杆的底端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底端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通过凸块与第二卡块相连,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连接处设有导线,所述第一卡块与顶杆相连,所述第一卡块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外壁设有弹簧套。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底端安装有支杆,所述外壳的底端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内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支杆和挡块,所述螺栓的左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栓螺纹相连,所述螺栓与挡块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挂环的内壁顶端安装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挂环的顶端安装有拉带。
优选的,所述拉带的表面设有凸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牵引车高压线束布置装置,通过挂环和螺钉的配合,通过托板和顶杆的配合,将挂环挂在螺钉上,将挂环悬挂在螺钉上,螺钉压动托板从而推动顶杆,通过第一压缩弹簧和顶杆的配合,通过底板和顶板的配合,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配合,第一压缩弹簧通过顶杆压动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将导线固定住,从而对导线进行固定和整理,缩短了线束布置的时间,提高了整车装配时的效率,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挂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螺钉,3、挂环,4、滑槽,5、滑块,6、托板,7、顶杆,8、空心杆,9、顶板,10、第一压缩弹簧,11、底板,12、外壳,13、第一卡块,14、凸块,15、第二卡块,16、第二压缩弹簧,17、弹簧套,18、导线,19、支杆,20、挡块,21、螺栓,22、螺母,23、橡胶块,24、垫块,25、拉带,26、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信新拓(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信新拓(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4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尾门推杆线束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喇叭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