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剪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2087.6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5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叶克用;冯曙;陈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旋转块 车身安装部件 本实用新型 四连杆机构 车门本体 新型剪刀 旋转机构 轴心转动 推杆 齿轮传动机构 闭合 车门开启 传统剪刀 带动旋转 电动推杆 骨架安装 铰链结构 推杆推力 旋转开启 自动开闭 上下车 门开 关门 开门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剪刀门,包括车身安装部件、车门外推机构、车门旋转机构和车门本体;车门外推机构包括推杆、连杆、骨架和旋转块机构;车身安装部件、连杆、旋转块机构和骨架构成四连杆机构;通过推杆推力实现骨架绕着骨架安装轴心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块机构绕着骨架与旋转块机构的连接轴心转动;旋转块机构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转化为车门旋转机构的旋转运动,带动车门本体旋转开启或闭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的铰链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机构强度,巧妙运用四连杆机构加齿轮传动机构的技术方案,实现90度的车门开启角度;解决了因开门角度小引起的上下车困难的问题;可采用电动推杆实现车门自动开闭,解决了传统剪刀门开关门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剪刀门。
背景技术
剪刀门通过铰链上下开启颠覆了传统的车门向外开启的方式,使其可以在狭窄的区域打开车门,避免普通车门打开对路上的行人或车门本身造成损害。剪刀门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直开式,即直上直下的开门方式。2.向外侧开式,此种方式要先向外打开一定角度后才能向上开启。3.混合式,此种方式既能像普通车一样向外开启,同样能向上开启。目前剪刀门以直开式和向外侧开式为主。目前的剪刀门绞链的强度底可靠性差,极易损坏,因为向上开启车门的绞链无法承受过大的车门重量,所以只有使用碳纤等轻质材质制作车门的超跑才适合使用这种结构。同时也普遍存在开门角度小,上下车困难的问题。由于结构问题,关门需要较大的力,导致关门困难,不适合女士使用。车门开关动作均需要手动完成,车门不能实现自动开闭。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剪刀门不能广泛的被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车门自动开闭并且适用于绝大多数车型的剪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的铰链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机构强度,巧妙的运用了四连杆机构加齿轮传动机构的技术方案,实现了90度的车门开启角度,解决了因车门开启角度小引起的上下车困难的问题;可采用电动推杆实现车门自动开闭,解决了传统剪刀门开关门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剪刀门,包括车身安装部件、车门外推机构、车门旋转机构和车门本体;
所述车门外推机构包括推杆、连杆、骨架和旋转块机构;
所述车门旋转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车门转动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传动的传动件主动部分和传动件被动部分;
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安装于车身上,具有推杆安装点、连杆安装点和骨架安装点;
所述车身安装部件、连杆、旋转块机构和骨架构成四连杆机构;
连杆的一端与连杆安装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块机构转动连接,旋转块机构与骨架转动连接;骨架与骨架安装点转动连接;
推杆的一端与推杆安装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骨架转动连接;
骨架的末端固定传动件主动部分,传动件被动部分与旋转块机构转动连接,传动件被动部分与车门转动件固定连接,车门转动件与车门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推杆的推力实现四连杆机构中的骨架绕着骨架安装轴心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块机构绕着骨架与旋转块机构的连接轴心转动;旋转块机构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转化为车门旋转机构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车门本体旋转开启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机构为本实用新型核心部件,包括旋转块本体,旋转块本体通过轴承支承在骨架上,与传动件主动部分共轴;传动件被动部分通过轴承支承在旋转块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本体上端面设有安装上部轴承的轴承安装孔,下端面设有安装下部轴承的阶梯轴,轴承安装孔与阶梯轴同轴;传动件主动部分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傲拓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20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