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23496.3 | 申请日: | 201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1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熊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B62D7/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方中 |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体 衬套 球头 支撑层 汽车后悬架 交替分布 缓冲层 偏摆 轴向 本实用新型 弹性缓冲层 扭转刚度 柔性缓冲 轴向刚度 轴向延伸 转向节臂 组装连接 可接受 轴心线 梯型 悬架 扭转 | ||
1.一种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用于将所述后悬架中的梯型臂和转向节臂柔性缓冲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代替衬套具有轴向(X)和径向(Y),球头代替衬套包括具有支撑层和缓冲层的且轴心线沿所述轴向(X)延伸设置的第一回转体(1)、第二回转体(2)、第三回转体(3),所述第二回转体(2)和第三回转体(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回转体(1)的对应两侧与所述第一回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体(1)的支撑层和缓冲层沿着所述径向(Y)交替分布,第二回转体(2)和第三回转体(3)的支撑层和弹性缓冲层沿着所述轴向(X)交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体(1)的支撑层包括第一内支撑层(11)、第一中支撑层(13)、第一外支撑层(15),所述第一回转体(1)的缓冲层包括第一内橡胶层(12)和第一外橡胶层(14),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第一内橡胶层(12)、第一中支撑层(13)、第一外橡胶层(14)、第一外支撑层(15)沿所述径向(Y)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体(2)的支撑层包括第二内支撑层(21)、第二中支撑层(23)、第二外支撑层(25),第二回转体(2)的缓冲层包括第二内橡胶层(22)和第二外橡胶层(24),所述第二内支撑层(21)、第二内橡胶层(22)、第二中支撑层(23)、第二外橡胶层(24)、第二外支撑层(25)沿所述轴向(X)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转体(3)的支撑层包括第三内支撑层(31)、第三中支撑层(33)、第三外支撑层(35),所述第三回转体(3)的缓冲层包括第三内橡胶层(32)和第三外橡胶层(34),所述第三内支撑层(31)、第三内橡胶层(32)、第三中支撑层(33)、第三外橡胶层(34)、第三外支撑层(35)沿所述轴向(X)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体(2)、第三回转体(3)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支撑层(21)的外周内侧形成有沿所述轴向(X)向内延伸的第一连接部(b1),所述第一连接部(b1)、第二内支撑层(21)、第一内支撑层(11)围合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三内支撑层(31)的外周内侧形成有沿所述轴向(X)向内延伸的第二连接部(b2),所述第二连接部(b2)、第三内支撑层(31)、第一内支撑层(11)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内橡胶层(12)、第一中支撑层(13)、第一外橡胶层(14)、第一外支撑层(15)收容于所述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支撑层(21)、第二内橡胶层(22)、第二中支撑层(23)、第二外橡胶层(24)与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外支撑层(25)与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内支撑层(31)、第三内橡胶层(32)、第三中支撑层(33)、第三外橡胶层(34)与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三外支撑层(35)与所述第一内支撑层(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b1)、第二连接部(b2)与所述第一外支撑层(15)过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支撑层(11)、第一中支撑层(13)、第一外支撑层(15)、第二内支撑层(21)、第二中支撑层(23)、第二外支撑层(25)、第三内支撑层(31)、第三中支撑层(33)、第三外支撑层(35)的材质为铝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球头代替衬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回转体(1)、第二回转体(2)、第三回转体(3)的支撑层和缓冲层分别一体注塑硫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34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攀爬式公铁两用车
 - 下一篇:安装装置、减震装置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