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2519.0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7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徐芳;崔红伟;宋春元;马克;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7/00 | 分类号: | B61F7/00;B60B35/10;B61F1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移机构 动力车轴 轨距 轴箱 高速动车组 轴箱装置 动力轮 窄轨距 转臂梁 滑动 轴向定位机构 锁紧定位销 承载车辆 锁紧固定 轴向定位 车轴 承载座 转向架 可变 转换 变轨 上滑 车轮 | ||
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本结构在轨距变化时,滑移机构在动力车轴上滑动,使轮对内侧距可变,实现轮对内侧距固定在适应新轨距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适应轨距变化,需要更换转向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动车组轮对轴箱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准-窄轨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采用的铁路轨距不同,在进行跨国联运过程中,国内的客运、货运铁道车辆由1435mm轨距线路运行至1000mm轨距线路时,需更换适应不同轨距要求的转向架。
传统的转向架动力轮对轴箱装置,车轮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车轴上,两者之间相对固定,因此轮对内侧距保持不变,仅能满足一种轨距的运行要求。在通过不同轨距线路时,需要停车回库更换适应新轨距的转向架后才能继续运营,造成人力、物力成本增加、耗时长,运营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转向架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实现准-窄轨距转换功能的问题,降低跨国联运时更换转向架造成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实现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实现高速动车组由1435mm轨距线路运行至1000mm轨距线路时可以不更换转向架直接通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包括动力车轴、车轮、齿轮箱、轴箱转臂梁,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运行时与动力车轴配合传递扭矩,带动车轮旋转,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滑移机构包括轴箱体、轴箱轴承、轴箱后盖、滑移衬套、轴承、锁紧螺母,轴箱体连接轴箱后盖,轴箱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滑移衬套,锁紧螺母安装在滑移衬套上,滑移衬套内孔安装轴承。
所述的轴承为滑动轴承。
所述的动力车轴端部圆柱表面加工有外花键,滑移衬套内部圆柱表面加工有内花键,动力车轴转动时,动力车轴和滑移衬套通过花键啮合传递扭矩,使动力车轴与滑移衬套、车轮实现同步旋转。
所述的轴箱体和轴箱转臂梁均为相对应的多边形截面,上面开有若干定位锁紧孔。
所述的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前盖、外压盖、定位件、轴端压板,前盖安装在轴箱组成上,外压盖安装在前盖上,轴端压板安装在动力车轴上,定位件一端连接车轴,另一端通过前盖连接轴箱转臂梁。
所述的定位件为推力轴承、四点球轴承、弹性节点或橡胶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在轨距变化时,锁紧定位销解锁,滑移机构在动力车轴上滑动,使轮对内侧距可变,轨距变化完成再次固定时,锁紧定位销通过固定轴箱转臂梁与轴箱体的方式实现锁紧滑移衬套,限制其轴向滑动能力,同时,动力车轴和滑移衬套通过花键啮合传递扭矩,使动力车轴与车轮实现同步旋转正常运行,实现轮对内侧距固定在适应新轨距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适应轨距变化,需要更换转向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2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