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6112.7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3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腾哲;钟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腾哲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65000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铅蓄电池 锂电池模块 混合电池 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动车辆 感测单元 测量 电池 充电/放电电路 选择性地使用 单独安装 电压参数 控制电路 冷却系统 输出电压 劣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包括相互独立的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测量锂电池模块的第一感测单元和用于测量铅蓄电池模块的第二感测单元、控制电路和充电/放电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电池系统可以根据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参数选择性地使用铅蓄电池模块或锂电池模块,从而可以防止铅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电压的降低和锂电池模块的温度升高引起的混合电池系统的劣化,综合铅蓄电池成本较低的优点,而且可以不对混合电池系统单独安装附件的冷却系统,进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装有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车。在过去,使用铅蓄电池,而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锂电池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铅蓄电池的优点是相对便宜并且可靠性高,不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没有着火或爆炸的风险,然而,由于其每单位输出量低,体积大,输出电压长时间使用时会下降,因此在电动车中避免使用。
与铅蓄电池相比,锂电池成为高功率和高密度电池的焦点,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然而,锂电池非常昂贵,其性能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温度,特别是电解质在高温下分解,导致电池寿命急剧下降,此外,锂电池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将锂电池和铅蓄电池同时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所述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混合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包括相互独立的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测量锂电池模块的第一感测单元和用于测量铅蓄电池模块的第二感测单元、控制电路和充电/放电电路,所述第一感测电压和第二感测单元是分别用于测量所述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模块的温度和电压的传感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是通过将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测量的所述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模块的电压和温度,并将锂电池模块的温度与与参考温度相比,将铅蓄电池模块的电压与参考电压相比,通过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电连到充电/放电电路,所述充电/放电电路包括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开关,用于控制选择锂电池模块或铅蓄电池模块向电动车辆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到控制电动车辆的电动机控制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所述电动机经减速装置与车轮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还包括用于将直流转换成三项交流的逆变器,以便根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指令来驱动电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放电电路包括均匀充电电路和均匀放电电路,用于保证所述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模块均匀地充电和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电池系统可以通过快速充电工具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通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锂电池模块包括相互串联或并联的多个锂电池单元,所述铅蓄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多个铅蓄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电池系统可以根据锂电池模块和铅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参数选择性地使用铅蓄电池模块或锂电池模块,从而可以防止铅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电压的降低和锂电池模块的温度升高引起的混合电池系统的劣化,综合铅蓄电池成本较低的优点,而且可以不对混合电池系统单独安装附件的冷却系统,进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电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腾哲,未经谢腾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6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