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4630.9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4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曹开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珊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5D1/08;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巅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9 | 代理人: | 王再朝;张明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机器人 摄像装置 壳体 凹陷结构 侧部表面 顶部表面 图像资料 机器人主体 地图构建 距离测量 驱动装置 摄像视角 移动机器 交接处 精准度 邻设 申请 信息量 视觉 驱动 移动 | ||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主体,具有包含顶部表面及侧部表面的壳体;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器人移动;
至少一个凹陷结构,邻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和侧部表面的交接处;以及
至少一个摄像装置,设于所述凹陷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摄像装置的镜头光学轴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所定义的平面的夹角为61°至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摄像装置距离所述壳体的侧部表面至少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摄像装置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至少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摄像装置的镜头周边还设有红外补光灯、LED补光灯或激光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光学轴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结构的开口平面的夹角为70°至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结构的开口平面还设有镜头保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保护罩为平面透明保护罩或弧形透明保护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保护罩为通过卡扣、黏合、以及螺锁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固定于所述凹陷结构的开口平面的保护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凹陷结构,邻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和前端的侧部表面的交接处;
前端摄像装置,设于所述前端凹陷结构内;
后端凹陷结构,邻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和后端的侧部表面的交接处;以及
后端摄像装置,设于所述后端凹陷结构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摄像装置与所述后端摄像装置的连线穿过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几何中心位置,且所述前端摄像装置与所述后端摄像装置的连线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进方向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端凹陷结构,邻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和左端的侧部表面的交接处;
左端摄像装置,设于所述左端凹陷结构内;
右端凹陷结构,邻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和右端的侧部表面的交接处;以及
右端摄像装置,设于所述右端凹陷结构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摄像装置与所述右端摄像装置的连线穿过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几何中心位置,且所述左端摄像装置与所述右端摄像装置的连线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进方向相正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顶面凹陷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以及
至少一个顶面摄像装置,设于所述顶面凹陷结构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面摄像装置的镜头光学轴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的夹角为70°至11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面凹陷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扁圆柱形结构、矩形体结构、三角柱结构、或半椭圆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珊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珊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46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控模块及配置该主控模块的智能产品
- 下一篇:一种自动跟随式讲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