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3076.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邓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飞凡创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0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轮 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 无人直升机 弹性胶圈 管体 尾管 传动轴转动 动力传动 管体内壁 间隔布置 中心定位 抖动 内壁 贴合 体内 飞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转动轮,转动轮的外圈贴合于管体的内壁。所述转动轮的轮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胶圈,弹性胶圈被夹于转动轮与管体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转动轮,转动轮对传动轴起到中心定位的作用,使得传动轴转动平稳,避免抖动,动力传动更为平稳可靠,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直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
背景技术
旋翼无人机,也称无人直升机,它的构造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本不需要发射系统,还能垂直起降,更能自由悬停,而且飞行起来灵活性相当高超,可用各种速度、用各种飞行剖面的航路进行飞行。在一般的飞行品质上,也能呈现出“二小一高”的重要特点:振颤小、噪声小,可靠性比较高。因此,在直升机技术发达的国家,无人驾驶直升机很早就开始研制。例如,美国的卡曼公司早在50年代就曾推出无人驾驶直升机,并且已经有一些型号投入了实际运用阶段。
无人直升机设置有尾翼,尾翼与机身之间设有尾管,驱动装置设置于机身上,通过相关传动机构连接尾翼,从而驱动尾翼旋转。目前,一般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装置和尾翼,由于尾翼离机身距离较长,故设置的传动轴的长度较长,这就使得传动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动力传递,给飞行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动力传动可靠,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转动轮,转动轮的外圈贴合于管体的内壁。
所述转动轮的轮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胶圈,弹性胶圈被夹于转动轮与管体内壁之间。
所述转动轮的轮面上设置的凹槽数量为2-4个,各凹槽内均设有弹性胶圈。
所述转动轮设有三个,分别布置于传动轴的两端及中部。
所述传动轴与转动轮之间设有滚动轴承,转动轮通过滚动轴承固定于传动轴上。
所述转动轮的材质为铝合金,且通过线切割加工而成。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连接头呈三角状。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转动轮,转动轮对传动轴起到中心定位的作用,使得传动轴转动平稳,避免抖动,动力传动更为平稳可靠,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轴和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轴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传动轴,3-转动轮,31-凹槽,4-弹性胶圈,5-连接头,6-机身,7-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无人直升机的尾管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内设有传动轴2,机身6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转装置通过传动轴2连接尾翼7,传动轴2起传递动力的作用。传动轴2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转动轮3,转动轮3的外圈贴合于管体1的内壁,转动轮3对传动轴2起到了很好的中心定位作用,使得传动轴2位于管体1内中心,且有效保证传动轴2的直线度。传动轴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5,连接头5呈三角状,连接头5用于与尾翼7及机身6内的驱动装置连接,连接快捷、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飞凡创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飞凡创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3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行器
- 下一篇:可折拢的无人驾驶空中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