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式TO封装框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21093.8 | 申请日: | 201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毓敏;景昌忠;王欢;刘宁;王晶;陈斌;吴云;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42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周全;陈彩霞 |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式 to 封装 框架 | ||
贴片式TO封装框架。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片式TO封装框架。提供了一种通过将横筋上移从而达到有效去除残胶目的的贴片式TO封装框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散热片、芯片载体和若干引脚,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固定孔,若干所述引脚通过横筋连接,所述横筋与芯片载体的最近垂直距离为3.80‑3.95mm。所述横筋的顶面设有与引脚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横筋的外表面上设有向横筋两侧倾斜并伸出横筋顶面的刮片,所述刮片的顶部与临近的引脚的侧边平齐。本实用新型不会破坏框架的机械强度,也因此不会对后续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片式TO封装框架。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的塑封采用上下合模浇注的形式,环氧树脂难免会从上、下模具的缝隙中渗出,产生引脚残胶,对产品外观品质存在影响,会产生客户投诉。目前还没有有效去除残胶的方法。
目前电子元器件一般采用异型铜材的框架,横筋与芯片载体的的最近垂直距离为5.5mm左右,最终要通过切筋成型的方式分解成分离式器件。切筋成型的过程会采用高硬度的刀具直接作用于框架横筋,如果残胶形成时流到了横筋处,那么在切筋的过程中就可以带走部分靠近横筋处的残胶,但是由于横筋与芯片载体的距离较远,所以去胶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将横筋上移从而达到有效去除残胶目的的贴片式TO封装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散热片、芯片载体和若干引脚,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固定孔,若干所述引脚通过横筋连接,所述横筋与芯片载体的的最近垂直距离为3.80-3.95mm。
所述横筋的顶面设有与引脚平行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横筋的外表面上设有向横筋两侧倾斜并伸出横筋顶面的刮片,所述刮片的顶部与临近的引脚的侧边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合塑封模具、切筋刀具的设计,将框架上的横筋向上移动1.6mm左右,这样就可以借助切筋动作将残胶带走,从而减少残胶的残留量,提升产品的外观品质;在横筋上设凹槽,使得液态的环氧树脂流到凹槽中,使得残胶与横筋成为一体,更容易去除;本实用新型不会破坏框架的机械强度,也因此不会对后续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产生不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横筋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是散热片,2是芯片载体,3是引脚,4是横筋,41的凹槽,42是刮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从上到下(本实用新型中以图1中的方向为准)依次包括散热片1、芯片载体2和若干引脚3,所述散热片1上设有固定孔,若干所述引脚3通过横筋4连接,所述横筋4与芯片载体2的的最近垂直距离为3.80-3.95mm。封装后环氧树脂与横筋的最近垂直距离为0.80-0.95mm,相对于传统的TO框架,本实用新型将横筋向芯片载体2移动1.67mm左右,这样切筋时,切筋刀具就可以接触到尽量多的残胶,将残胶带走。这个向上移动1.67mm是在框架的生产过程完成的,并且不会对后续组装和焊接等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所述横筋4的顶面(顶面指的是横筋的上表面)设有与引脚3平行的凹槽41。封装时溢出的环氧树脂流入凹槽中,减少在横筋外的堆积,切筋时残胶去除更彻底。
所述凹槽4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使环氧树脂受重力作用更多、更顺利流入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1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