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17665.5 | 申请日: | 201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2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宝;彭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东宝 |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K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陈章霖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客 升降车厢 列车 本实用新型 车厢 车顶轨道 车厢结构 车站轨道 交通系统 升降机构 咬合机构 智能轨道 车厢板 客车厢 车钩 下客 拦截 车站 可切换轨道 旅客上下车 高速列车 列车车厢 驱动机构 上下车 双车轮 底面 耗时 架设 旅途 站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列车、车站、上客车厢和下客车厢,列车的一车厢作为升降车厢,升降车厢内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有载车厢板,载车厢板上设有第一内侧车顶轨道,在列车进行方向上位于升降车厢之前的列车车厢顶部设有第二内侧车顶轨道和上客车厢拦截机构;车站的列车通道上方架设有外侧车站轨道,外侧车站轨道上设有下客车厢拦截机构;上下客车厢结构设有第一车钩咬合机构和第二车钩咬合机构,上下客车厢结构的底面设有可切换轨道的双车轮驱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列车无停上下客,不仅使乘坐高速列车的旅客上下车的站点大量增加,并实现随时随地的上下车,节省整段旅途的耗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工具包括:火车、有轨电车、地铁、高铁及未来城市虚拟轨道电车或云轨电车等,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铁路提速,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显然“提速”这两个字意味着交通、运输、旅游等经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需要停靠站,否则让旅客无法上下车,在停车时必须先要减速,特别是高铁,从车速二三百公里时速慢慢减到几公里的车速,然后才可以再停车,当开动时,车速又要从零起步不断的再加速,这样一减一停再一加一快,仅仅停车的程序无形中就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经过努力提高的速度无形当中又大大打了折扣,如此,这种线路上多次停车的车程也大大增加了整段线路的用时,同时由于铁路提速的限制,不仅停车的站点间距明显的加大,并且还使得停靠的站点也在减少,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上下车的旅客还需再分散乘车到达车站和各自的目的地,无形之中,给旅客不仅造成了不便,同时也浪费了社会交通的资源,对此目前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完成从站台到目的地中间进行不间断的运行,始终不需要停靠任何站点,就能够不需要停车快速到达目的地,其结构简单可行,它不仅能够使乘坐高速列车的旅客上下车的站点大量增加,并且还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上下车,大大的节省整段旅途的耗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列车、车站、上客车厢和下客车厢,所述列车中部的一车厢作为升降车厢,所述升降车厢的顶面开口,升降车厢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载车厢板,所述载车厢板上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内侧车顶轨道,在列车行进方向上位于升降车厢之前的列车车厢顶面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二内侧车顶轨道和位于两条第二内侧车顶轨道之间的上客车厢拦截机构,所述上客车厢拦截机构位于列车车厢顶面尾部,两条第一内侧车顶轨道之间的距离等于两条第二内侧车顶轨道之间的距离;
所述车站的列车通道上方架设有两条平行的外侧车站轨道,所述外侧车站轨道的架设高度大于列车高度,两条外侧车站轨道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条第一内侧车顶轨道之间的距离,两条外侧车站轨道外侧分别设有一下客车厢拦截机构;
上客车厢和下客车厢采用相同的上下客车厢结构,该上下客车厢结构的尾部设有与上客车厢拦截机构配合的第一车钩咬合机构,上下客车厢结构的左右侧面设有与下客车厢拦截机构配合的第二车钩咬合机构,上下客车厢结构的底面设有可切换轨道的双车轮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东宝,未经宋东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7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刹车辅助系统的位移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轮轨复合式地铁机车蓄电池供电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