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7595.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包乐业;潘孝勇;廖志善;丁燕杰;王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徐笑笑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环 后拉杆 拉杆支架 汽车副车架 质量块 衬套 本实用新型 前端外侧壁 定位支架 固定螺栓 柔性连接 制造成本 副车架 共振区 舒适性 外侧壁 模态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包括拉杆支架和衬套,拉杆支架包括用于安装衬套的安装环和用于固定螺栓的定位支架,安装环的前端的外侧壁上或安装环的后端设置有质量块;其优点是由于拉杆支架的安装环的前端外侧壁上或安装环的后端设置有质量块,增加了后拉杆的整体重量,降低了后拉杆本身的模态,避免后拉杆落入到与副车架柔性连接的共振区,提高汽车整体的舒适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主要作用是:控制动力总成运动位移和扭转角度,降低汽车车体本身的振动以及噪声。
现有的后拉杆有钣金、整体铸铝、整体焊管、整体组装、分体铸铝和拉铝等结构,但是前四种结构工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结构复杂,加工工序繁多,造成成本上升,并且组装工序多,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分体铸铝和拉铝的后拉杆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序少的优点,因此分体铸铝和拉铝成为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这两种结构的拉杆本身模态很低,很容易落入到与副车架柔性连接的共振区(60HZ-80HZ),这样易发出暴鸣声,对汽车整体的舒适性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能改善汽车舒适性的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后拉杆,包括拉杆支架和衬套,所述的拉杆支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的衬套的安装环和用于固定螺栓的定位支架,所述的安装环的前端的外侧壁上或所述的安装环的后端设置有质量块。
所述的安装环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向外凸起的安装凸台,所述的安装凸台以所述的拉杆的对称中心线为中心线相对称,所述的安装凸台内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质量块通过第一螺栓拧入所述的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的安装凸台上。
所述的质量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的安装凸台相对的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的安装凸台插入对应的所述的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的安装凸台的端面压紧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底面,所述的质量块的中部的内侧面为与所述的安装环的前端外侧壁相对应的弧形连接面,所述的弧形连接面与所述的安装环的前端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两个所述的第一凹槽底面通过弧形连接面过渡连接。在质量块两端设置与安装凸台相对的凸起,并将安装凸台插入对应的凸起的第一凹槽内,这样既有利于安装,又可以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块的重量,起到增重的作用,降低后拉杆本身模态,避免后拉杆落入与副车架柔性连接的共振区;弧形连接面与安装环的前端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以避免安装环与质量块相互干涉产生异响,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所述的间隙为0.2~1mm。
所述的质量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安装环的后端的上端面上。
所述的安装环的后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在安装环的后端设置第二凹槽有利于产品出模,同是保证安装环的强度。
所述的衬套包括内芯子和硫化在所述的内芯子外围的橡胶主簧,所述的橡胶主簧与所述的安装环内壁围成第一阻尼孔和第二阻尼孔,所述的橡胶主簧包括一体设置的前撞块、后撞块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一筋块和第二筋块,所述的第一筋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安装环的内壁紧贴合,所述的第二筋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安装环的内壁紧贴合。
所述的质量块为金属块或者吸振器。
所述的吸振器为金属件与橡胶件的结合或者两块钣金叠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拉杆支架的安装环的前端外侧壁上或安装环的后端设置有质量块,增加了后拉杆的整体重量,降低了后拉杆本身的模态,避免后拉杆落入到与副车架柔性连接的共振区,提高汽车整体的舒适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7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底盘转向摇臂结构
- 下一篇:一种重型汽车前悬组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