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缸盖热疲劳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5342.4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兵;余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深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杨远见 |
地址: | 442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盖 疲劳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热疲劳试验装置,发动机缸盖和缸体相连接,并安置在台架滑台上,发动机缸盖通过管路连接有散热器、水温加热控制装置;缸体通过管路连接有流量计、水泵最后连接至水温加热控制装置;其中在发动机缸盖外的管路与流量计和水泵的管路连接有管路,并在该管路上设有分流阀;发动机缸盖内通过感应线圈加热,感应线圈连接至电源控制柜,电源控制柜还连接有稳压电源,最后通过计算机设定实现自动控制。用于检测缸盖热疲劳性能极限,通过感应线圈加热发动机缸盖内壁,感应加热精确模拟温度场,能够快速局部进行加热,而不对发动机缸盖和缸体整体加热,可靠性更好的同时也节约能源;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方便、快捷和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盖加速热疲劳技术,用于检测发动机缸盖热疲劳性能极限,具体是发动机缸盖热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盖热疲劳包括低周热疲劳和高周热疲劳:低周热疲劳是由于发动机工况(负荷和转速)大幅度变化引起的,如发动机的起动—停车循环,其特点是温度及热应力变化幅度大,循环寿命低,它是引起在高温、高负荷下工作的发动机缸盖鼻梁区疲劳裂纹的最主要因素;高周热疲劳是指在发动机高频温度及热应力(与发动机工作频率同频)作用下产生的疲劳,高循环疲劳由于温度及对应的热应力变化幅值小,一般不予单独考虑。
影响缸盖鼻梁区热疲劳断裂的核心因素是低循环热疲劳。
为改善切削性能,降低材料硬度,降低硬度后缸盖的热疲劳性能需要验证。
现国内热疲劳试验技术多为:一、高频感应加热,但采用进口试验台架,对整个缸盖进行加热,速度慢,且控制系统简单;二、采用火焰加热,同样对整个缸盖进行加热速度慢,而且加热中需要浪费太多的能源,并且缸盖整体也会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开发缸盖加速热疲劳技术,利用感应加热,模拟缸盖受热温度场从而检测缸盖热疲劳性能极限,特提出发动机缸盖热疲劳试验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发动机缸盖热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发动机缸盖,发动机缸盖和缸体相连接,并安置在台架滑台上,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缸盖通过管路连接有散热器、水温加热控制装置;缸体通过管路连接有流量计、水泵最后连接至水温加热控制装置;其中在发动机缸盖外的管路与流量计和水泵的管路连接有管路,并在该管路上设有分流阀;
发动机缸盖内通过感应线圈加热,感应线圈连接至电源控制柜,电源控制柜还连接有稳压电源,最后通过计算机设定实现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感应线圈由内至外形成三圈状设置,感应线圈的间距为10mm。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发动机缸盖的管路和缸体外的管路上还设有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水温加热控制装置还连接有加水装置和排水装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散热器外连接有外循环管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开发发动机缸盖加速热疲劳技术,用于检测缸盖热疲劳性能极限,通过感应线圈加热发动机缸盖内壁,模拟实际状况,感应加热精确模拟温度场,同时能够快速局部进行加热,而不对发动机缸盖和缸体整体加热,可靠性更好的同时也节约能源;
加速热疲劳试验可对比性判定发动机缸盖单品的热疲劳性能极限和可靠性,能够在材料和工艺开发阶段部分替代发动机热冲击试验,且开发了通用型热疲劳试验装置,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方便、快捷和精确。
感应线圈由内至外形成三圈状设置,为了能够快速对发动机缸盖内壁加热,每一个缸盖的加热时间可以缩短至6s。
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用于感知实际状况的温度值和压力值并模拟实际工况监控,做到数据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深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深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5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