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2998.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宁洪龙;胡诗犇;彭俊彪;姚日晖;卢宽宽;陶瑞强;蔡炜;刘贤哲;陈建秋;徐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5;H01L2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层 薄膜晶体管 源漏电极 钝化层 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 衬底 载流子 绝缘层上表面 衬底上表面 加速载流子 显示器件 栅极表面 包覆的 迁移率 最外层 传输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由衬底、衬底上设置的栅极、栅极表面包覆的绝缘层、绝缘层上表面的有源层、有源层两侧的源漏电极和最外层的钝化层构成;所述源漏电极与有源层和绝缘层两侧及衬底上表面接触,所述钝化层覆盖源漏电极和有源层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中,钝化层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具有与有源层共同作用,提高载流子浓度和加速载流子传输,从而提高迁移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面板朝着大尺寸、高分辨率和高刷新速率方向发展,对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器件需要更低的阻抗延迟以满足需求,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因为其高迁移率,均匀性好,低成本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获得器件低阻抗延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薄膜晶体管,由衬底、衬底上设置的栅极、栅极表面包覆的绝缘层、绝缘层上表面的有源层、有源层两侧的源漏电极和最外层的钝化层构成;所述源漏电极与有源层和绝缘层两侧及衬底上表面接触,所述钝化层覆盖源漏电极和有源层外表面。
所述的衬底是玻璃、石英、单晶硅、蓝宝石或塑料。
所述的栅极的材料为铝、多晶硅、铜、钼、铬或上述材料的合金。
优选地,所述栅极的厚度为50-10000nm。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1000nm。
所述的有源层为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物薄膜,优选为含铟氧化物的薄膜,特别优选为钕铝铟锌氧化物薄膜。
优选地,所述有源层的厚度为5-200nm。
优选地,所述的源漏电极的材料为纯铜或铜合金,更优选为纯铜。含铜电极具有低的电阻率,能够有效降低阻抗延迟;源漏电极的沟道宽度和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和钝化层的材料为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铪、氧化锆或氧化钛。
优选地,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为2-5000nm。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在衬底使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50-10000nm的薄膜作为栅极,并使之图形化;
(2)在栅极表面通过阳极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2-1000nm的不导电薄膜作为绝缘层;
(3)在绝缘层上表面沉积5-200nm的含铟氧化物半导体薄膜作为有源层,使之图形化;
(4)在有源层上沉积一层含铜金属薄膜,使之图形化形成一定沟道宽度和长度的源漏电极;
(5)在整个器件表面沉积一层2-5000nm厚的不导电薄膜作为钝化层;
(6)最后将整个器件在空气、氧气、氮气或者氩气的气氛中,在20~500℃下退火5~600min,得到所述薄膜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晶体管中,钝化层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具有与有源层共同作用,提高载流子浓度、促进电子传输,从而提高迁移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2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aN-HEMT芯片
- 下一篇:一种薄膜晶体管及显示器面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