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涡泵的泵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1110.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6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运和;颜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泵 泵体 缓冲 降噪 出水涡室 增压腔 泵腔 隔舌 导流部 分隔部 腔口 水泵技术领域 叶轮 本实用新型 光滑过渡 腔口处 外侧壁 分隔 | ||
1.旋涡泵的泵体,包括本体(1),所述的本体(1)具有泵腔以及能够将所述的泵腔分隔成进水涡室(1a)以及出水涡室(1b)且呈条状的隔舌(2),所述的泵腔上设有用于放置叶轮且分别与所述的进水涡室(1a)以及出水涡室(1b)相连通的增压腔(3),所述的隔舌(2)位于所述的增压腔(3)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腔(3)包括与进水涡室(1a)相连通的进腔口(3a)以及与出水涡室(1b)相连通的出腔口(3b),所述的隔舌(2)靠近所述的出腔口(3b)处的外侧壁为有分隔部(2a)、缓冲降噪部(2b)以及导流部(2c),所述的分隔部(2a)、缓冲降噪部(2b)以及导流部(2c)均光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部(2c)呈平面形,所述的分隔部(2a)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的公切线与所述的导流部(2c)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2°-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部(2c)呈弧形,所述的导流部(2c)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光滑过度,所述的分隔部(2a)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的公切线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与所述的导流部(2c)的公切线之间形成的夹角B为38°-6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部(2a)呈弧形且所述的分隔部(2a)与所述的增压腔(3)的轴线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呈往出腔口(3b)一侧凸出的弧形面且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与所述的导流部(2c)相切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降噪部(2b)与所述的分隔部(2a)之间具有往内侧凹陷的缓冲槽(2d)。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涡室(1b)内设有横向挡板(4)以及纵向挡板(5),所述的纵向挡板(5)将所述的出腔口(3b)的上侧分隔,所述的横向挡板(4)、所述的纵向挡板(5)以及隔舌(2)形成排气挡液腔(6),所述的排气挡液腔(6)的下侧与所述的增压腔(3)相连通,所述的横向挡板(4)与所述的纵向挡板(5)形成流通通道(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挡板(4)、所述的纵向挡板(5)与所述的本体(1)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涡泵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舌(2)与所述的纵向挡板(5)形成喇叭状的开口,所述的开口沿着出腔口(3b)的腔口方向往外侧张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11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蜗道换气扇
- 下一篇:锅炉给水泵的导流平稳式级间导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