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共用格栅、扰流板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81680.9 | 申请日: | 201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9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夏贤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08 | 分类号: | B29C65/08;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黄国亮 |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手 治具台车 扰流板 超声波焊接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控制箱 旋转块 凹腔 格栅 台车 机器人 人体伤害 人员操作 锁紧装置 运行轨迹 焊接头 前格栅 下格栅 焊接 节拍 噪音 通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共用格栅、扰流板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系统,其包括控制箱、框架、前格栅治具台车、前下格栅治具台车和扰流板治具台车,所述框架的前侧布置有一个台车进入凹腔和锁紧装置,所述台车进入凹腔旁安装有两台机械手,每台机械手的末端安装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焊接头,所述机械手的动作和运行轨迹通过控制箱控制。本实用新型使用2台机械手同时对产品进行焊接,单种产品的节拍由20PCS/H提升至60PCS/H;满足1台设备通用3款产品;人员减少,由3人减少到1人;人员操作劳动强度降低,减少有害气体及噪音对人体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焊接设备,特别是一种能共用格栅、扰流板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中,前格栅、前下格栅和扰流板都需要将其本体上超声波焊接支架。具体的,在前格栅的焊接生产中,会在前格栅本体的中部焊接两个前格栅支架,前格栅支架对称在前格栅本体上,一般通过专用的前格栅超声波焊接设备实现;在前下格的栅焊接生产中,会在前格栅本体上下侧分别焊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占其所在的边大部分位置,一般来说,通过专用的前下格栅超声波设备依次将焊点焊接;在扰流板的焊接生产中,会通过专用的扰流板超声波焊接设备在扰流板的两端焊接扰流板支架。由于前格栅超声波焊接设备、前下格栅超声波设备和扰流板超声波焊接设备均为专用的焊接设备,其焊接单元的位置不能调节,因此,及时更换相应不同的定位治具,其也不能对其他零件进行焊接。因此,现有的生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格栅、扰流板3款产品需要3名作业员,3台手动超声波焊接机;每天设备的节拍低(20PCS/H);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近距离操作产生的气味和噪音对人体伤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共用格栅、扰流板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系统,其通过切换不同的模具台车,使得其适用于格栅、扰流板的焊接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能共用格栅、扰流板机器人超声波焊接系统,其包括控制箱、框架、前格栅治具台车、前下格栅治具台车和扰流板治具台车,所述框架的前侧布置有一个台车进入凹腔和锁紧装置,所述台车进入凹腔旁安装有两台机械手,每台机械手的末端安装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焊接头,所述机械手的动作和运行轨迹通过控制箱控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旋转块上布置有两根焊接杆,每根所述焊接杆的固定端分别插入旋转块上的安装孔后固定,每根所述焊接杆的末端配置一个焊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根所述焊接杆之间的夹角为9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格栅治具台车包括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的上端面布置有前格栅仿形定位块以及位于前格栅仿形定位块旁的若干台第一夹紧气缸,第一车架的下端面布置有四个万向轮,第一车架的侧面布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锁紧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下格栅治具台车包括第二车架,所述第二车架的上端面布置有前下格栅仿形定位块以及位于前下格栅仿形定位块旁的若干台第二夹紧气缸,第二车架的下端面布置有四个万向轮,第二车架的侧面布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锁紧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板治具台车包括第三车架,所述第三车架的上端面布置有扰流板仿形定位块以及位于扰流板仿形定位块旁的若干台第三夹紧气缸,第三车架的下端面布置有四个万向轮,第三车架的侧面布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锁紧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气缸以及安装锁紧气缸末端锁紧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清远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1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