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79528.7 | 申请日: | 201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欣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张文宣 |
| 地址: | 330004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后横梁 前横梁 机舱 新能源汽车 电器支架 蓄电池槽 底板 机舱支架 夹角位置 充电机 右纵梁 左纵梁 汽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电动压缩机 电动真空泵 电机控制器 一体成型的 电器 总成本 线束 周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一体成型的机舱支架本体,机舱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周沿设置有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和左纵梁夹角位置设置有蓄电池槽,蓄电池槽和后横梁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真空泵安装孔,对应前横梁中部和蓄电池槽夹角位置设置有第一充电机安装孔,第一充电机安装孔与后横梁之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靠近右纵梁位置设置有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各电器之间皆设置有线束盒。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在各电器之间皆设置有线束盒,对机舱线束进行导向和固定,实现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在汽车的设计开发中,汽车用电器数量与比例在不断提高,汽车线束设计中接插件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汽车接插件固定也成为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目前,一些车型由于机舱空间较为狭小,电器接插件数量多,且需要布置其它零部件,这样,机舱内预留给固定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舱线束的对接接插件的支架的空间也相应的变小,这种情况就对机舱内各电器的装配和机舱线束的布置造成成了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以解决机舱内各电器的装配和机舱线束的布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电器支架总成,包括一体成型的机舱支架本体,所述机舱支架本体包括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周沿设置有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左纵梁夹角位置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蓄电池槽,在所述蓄电池槽和所述后横梁之间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真空泵安装孔,在所述蓄电池槽靠近所述右纵梁一侧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充电机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充电机安装孔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充电机安装孔、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与所述右纵梁之间的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孔,所述蓄电池槽与所述第一充电机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电动真空泵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充电机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充电机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安装孔之间皆设置有线束盒,所述线束盒包括底盒和顶盖,所述底盒与所述底板用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底盒具有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有线束盒安装孔,各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设置有隔断,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均设置有顶盖固定孔,所述顶盖的底面相对设置有两个方形凸起,所述方形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顶盖固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盒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电池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电池槽底设置有漏水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动真空泵安装孔周边设置有第一真空罐安装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束盒按H型排列,所述线束盒互不相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横梁顶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二电动真空泵安装孔,第二真空罐安装孔,第二电动压缩机安装孔,第二电机控制器安装孔,所述前横梁顶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固定孔,第二充电机安装孔,第三电机控制器安装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板底部背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加强筋。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板采用塑料复合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欣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欣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