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气汽车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0098.4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0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帮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恒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02M2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液化气汽车 供气系统 燃烧 储气罐 发动机冷却水 汽车技术领域 燃料 发动机动力 民用液化气 环境友好 加热膨胀 空气混合 汽车尾气 出气阀 供料管 罐装阀 换热器 吸入 送入 穿过 清洁 节约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气汽车供气系统,包括带有罐装阀和出气阀的储气罐,所述供料管穿过换热器后连接到发动机。本实用新型采用民用液化气作为燃料,燃料被发动机冷却水加热膨胀后送入发动机,在发动机内与被发动机吸入的空气混合燃烧,这样燃烧更充分,提高发动机动力,而且大大节约能源,同时燃烧的充分也使得汽车尾气更清洁,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气汽车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更是日新月异。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汽车行业的能源使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安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便捷舒适成为重要主题。随之而来的是新型动力汽车应运而生。如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等层出不穷。为减少尾气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作出了贡献。
当前市场上采用新能源的汽车有三种: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他们优势和缺陷分别如下:
1.电动汽车:优点,技术较成熟,绿色环保,尾气零排放,经济效益较好,缺点,续航能力差,充电时间长,电池不断衰减,寿命短,更换电池会带来的巨额成本及废旧电池处理的环保问题;
2.天然气汽车:优点,技术成熟,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每公里的成本只有燃油车的一半左右,尾气排放好,是政府大力倡导的方向,缺点,续航能力很差,同等情况续航旅程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加气站布点较少。每辆车(出租车行业)每天要加两次气,给日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液化石油气汽车:当前市场车用液化石油气其燃料为纯丙烷,该车经济效益,续航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优于天燃气汽车,经调查全国各大中城市很少有丙烷加气站,因此给该车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严重限制了该车型的发展。
现有汽车的燃料在进入发动机燃烧时都是通过燃料与空气同时进入发动机内进行混合后然后,这样燃烧效率低,且燃烧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液化气汽车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化气汽车供气系统,包括带有罐装阀和出气阀的储气罐,所述供料管穿过换热器后连接到发动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安装在加热箱中,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系统出水连接到换热器,换热器出水连接到加热箱,加热箱出水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水系统。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上部露出加热箱。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围绕贴着储气罐的散热管,散热管散热对储气罐加热。
当前市场上车用液化石油气,其化学成分为纯丙烷,该燃料特点为易挥发,一般温度下汽化且无残留,而民用液化气其组分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由于液化石油气属炼油副产品,组份构成不稳定(C3,C4混合比例从1:9到9:1,其组分构成无统一标准,其汽化程度,汽化速度,及汽化后的残留物和季节环境的温度变化有直接关系。民用液化气与车用液化石油气(丙烷)、天然气相比,其含碳量多、热值高,跟汽油相比辛烷值高。
与空气混合良好,燃烧时不需汽化,燃烧完全。故,在发动机汽缸及其它部件上的积碳、结焦少,并且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焦油,不易污染机油,润滑油不会被稀释,不用经常换注机油和更换火花塞,减轻了发动机及其它部件的磨损和腐蚀,减少机油的消耗量,发动机运转平稳,噪音小,从而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机油更换周期,与汽油车相比,LPG(民用液化气)汽车大修里程可提高50%以上,而且可节约50%以上的维修费用,使用寿命约为汽油车的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恒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恒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0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管式多管脉冲爆震发动机
- 下一篇:发动机进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