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42093.9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5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先明;黄敏;王现林;晋文涛;王海营;赵时超;白湘涛;李延民;张川玲;闫晓满;蒋家宏;杨天记;朱彬;刘传博;刘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2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随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管 管束结构 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 定距管 管板 种管 管板式换热器 螺母 中心支撑板 侧向支撑 均匀受热 粘稠焦油 蒸发效果 间歇釜 折流板 发散 拉杆 液位 粘壁 蒸汽 蒸发 垂直 悬空 | ||
1.一种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1)、若干U型列管(2)、第一定距管(3)、折流板(4)、第二定距管(5)、拉杆(6)、螺母(7)、管板固定结构(12)、若干侧向支撑板(8)和若干中心支撑板(9),所述管板(1)与U型列管(2)、第一定距管(3)、第二定距管(5)分别相互垂直;所述的折流板(4)设置于所述U型列管(2)上,且所述的U型列管(2)贯穿所有的折流板(4);所述第一定距管(3)、第二定距管(5)、拉杆(6)、螺母(7)、折流板(4)与U型列管(2)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还包含有滑道(10),所述滑道(10)与管板(1)相连接,所述折流板(4)位于所述滑道(10)的顶部,所述侧向支撑板(8)、中心支撑板(9)、U型列管(2)与滑道(10)之间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的管板(1)与管板固定结构(12)相互垂直,管板(1)与U型列管(2)之间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板(4)在U型列管(2)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还包含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位于滑道(10)的底部,所述滑轨(11)与管板(1)相连接,所述折流板(4)位于所述滑轨(1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4)设置为4个,且所述4个折流板(4)之间等间距平行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与U型列管(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贴涨和/或强度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还包含有吊环螺钉(13),所述吊环螺钉(13)与管板(1)连接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0)包含有滑道底板(101)、滑道挡板(102)和滑道连接板(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支撑板(8)与滑道(1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120度,滑道连接板(103)与中心支撑板(9)之间角度设置为1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支撑板(8)与U型列管(2)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为焊接,滑道连接板(103)与中心支撑板(9)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为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板式换热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底板(101)与滑轨(11)之间相连接,且所述滑道底板(101)与滑道挡板(102)之间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420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板式换热装置
- 下一篇:大型矿用车模块化铝制板翅式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