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1838.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淦坚;赵震;黄杰;单长洲;郁焕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2D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梅恒;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总成 天窗 导水板 导水槽 顶骨架 安装骨架 安装口 本实用新型 安装结构 汽车顶盖 导水管 漏液孔 上表面 导水 水平设置 接口套 排水孔 配合处 下表面 驾驶室 导流 进水 内周 连通 渗入 室外 驾驶 | ||
1.一种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包括顶盖总成和安装骨架,所述安装骨架固定设于所述顶盖总成的下表面,所述顶盖总成上设有一个天窗安装口(41),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骨架包括中顶骨架(6)和导水板(10),中顶骨架(6)固定设于天窗安装口(41)的下方,导水板(10)固定设于中顶骨架(6)的下方;
所述中顶骨架(6)水平设置,其上表面设有与天窗安装口(41)的内周圈相适应的第一导水槽(61),所述第一导水槽(61)的最低处设有漏液孔(611),所述导水板(10)的上表面设有与漏液孔(611)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导水槽(104),所述导水板(10)的最低处设有与第二导水槽(104)相连通的导水接口(102),该导水接口(102)套接导水管(13)的一端,所述顶盖总成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水管(13)的另一端相连通的排水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骨架(6)包括四边形的边框(63),所述边框(63)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长边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所述长边之间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天窗加强杆(64),所述长边的顶面、短边的顶面、天窗加强杆(64)的顶面均具有凹陷部位,所述长边的凹陷部位分别与短边的凹陷部位、天窗加强杆(64)的凹陷部位互通而形成第一导水槽(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总成还包括前顶盖(1)、侧顶盖(2)、后顶盖(3)和中顶盖(4),所述前顶盖(1)、后顶盖(3)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顶盖(4)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顶盖(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个所述侧顶盖(2),所述天窗安装口(41)设于中顶盖(4)上;
两个所述长边上的第一导水槽(61)分别与所述天窗安装口(41)的前后两侧的位置相匹配,所述中顶盖(4)与侧顶盖(2)的连接处与所述短边上的第一导水槽(61)的位置相匹配,两个所述天窗加强杆(64)上的第一导水槽(61)分别与所述天窗安装口(41)的左右两侧的位置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骨架还包括前顶纵梁(5)、侧顶纵梁(7)和后顶纵梁(8),所述前顶纵梁(5) 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顶骨架(6)的前侧,所述后顶纵梁(8)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顶骨架(6)的后侧,所述中顶骨架(6)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侧顶纵梁(7);
所述前顶纵梁(5)包括支撑梁(9)、导水板(10)和风窗横梁连接板(11),所述导水板(10)远离中顶骨架(6)的一端与支撑梁(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9)的上端还与中顶骨架(6)固定连接,支撑梁(9)的下端与风窗横梁连接板(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孔(611)设置在所述短边与所述长边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接口(102)为管状或者为截面呈开口朝上的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10)上设有与第二导水槽(104)相连通的凹槽(101),该凹槽(101)的槽底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水槽(104)的槽底的高度,且凹槽(101)位于所述漏液孔(611)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1)设置在侧顶盖(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安装口(41)连接有天窗水管(12),该天窗水管(12)与排水孔(21)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安装口(41)的其中一侧边位于前顶盖(1)与中顶盖(4)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18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