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及气缸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28427.7 | 申请日: | 201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余树翠;田俊鹏;袁爽;沈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F02F1/42;F01P3/20;F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套结构 气缸盖 火花塞 燃烧室 气门 排气管道 鼻梁 冷却 本实用新型 冷却介质 主体水套 水套 排气 发动机 流通冷却介质 车辆零部件 排气结构 交汇处 | ||
1.一种用于车辆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用于流通冷却介质,以冷却所述车辆的排气结构,其中,所述气缸盖包括燃烧室、火花塞、气门鼻梁和多个排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结构包括:
主体水套,布置在所述燃烧室、所述火花塞和所述气门鼻梁的周边,以使所述主体水套中的冷却介质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的前端流至所述发动机的后端,从而对所述燃烧室、所述火花塞和所述气门鼻梁的周边进行冷却;
排气水套,布置在所述多个排气管道的交汇处,以通过所述排气水套中的冷却介质对所述多个排气管道周边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水套的入口端与所述主体水套的靠近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端部相连,以使所述主体水套中的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排气水套的入口端进入所述排气水套;
所述排气水套的出口端与所述主体水套的靠近所述发动机后端的端部相连,以使所述排气水套中的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排气水套的出口端流至所述主体水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水套分为靠近所述发动机上端的上层排气水套和位于所述上层排气管道下方并与其相连的下层排气水套;
其中,进入所述排气水套的入口端的冷却介质从所述下层排气水套流至所述上层排气水套,最后通过所述排气水套的出口端流至所述主体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层排气水套和所述下层排气水套处分别设有液体流向调节器,以对所述上层排气水套和所述下层排气水套中的冷却介质的流向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水套布置于所述燃烧室、所述火花塞和所述气门鼻梁周边的气缸盖的不同缸体处,沿着每一缸体处的所述主体水套的周缘设有多个通孔,以通过所述多个通孔控制所述主体水套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排气水套处设有逃气通道,以流通所述排气水套中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排气水套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对应设有砂芯固定结构,以通过对应的砂芯固定结构分别将所述排气水套的入口端与所述主体水套的靠近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端部、所述排气水套的出口端与所述主体水套的靠近所述发动机后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套结构具有多个曲轴箱通风孔,以为所述车辆的曲轴箱提供气体流通通道,从而对所述曲轴箱进行通风。
9.一种车辆的气缸盖,包括燃烧室、火花塞、气门鼻梁和多个排气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套结构,以通过所述水套结构的冷却介质对所述车辆的排气结构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为对称结构,其具有排气口,其中,每缸的每两个排气管道的交汇部与所述排气口的距离相同,且每缸的交汇部处的排气管道的截面面积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84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盖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活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