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体感应装置及安全带卷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84084.9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6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陶祺臻;李光;王炎荣;赵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40 | 分类号: | B60R22/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装置 感应球 车体 盖体 悬臂 底座 安全带卷收器 本实用新型 锥面凹陷部 安全带 锁止端 锁止 支架 颠簸 盖体转动连接 佩戴舒适性 圆台形空腔 触发位置 上下贯通 锁止功能 触发 拉出 内壁 悬吊 汽车 跳动 体内 脱离 保证 | ||
1.一种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盖、支架、感应球及底座;
所述底座上形成有放置所述感应球的锥面凹陷部,所述锁止盖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外侧的锁止端,所述盖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包括悬吊于所述盖体上方的第一悬臂,所述盖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圆台形空腔;
所述感应球可沿所述锥面凹陷部的内壁由所述锥面凹陷部的最低处向上滚动爬升以向所述圆台形空腔的内壁施加一推力,所述锁止盖由所述推力驱动向上转动,以使所述锁止端由不能触发车感锁止功能的非触发位置转动至可触发车感锁止功能的触发位置;
所述感应球可脱离所述锥面凹陷部的内壁向上跳动至与所述第一悬臂接触,所述锁止端在所述感应球与所述第一悬臂接触时尚未到达所述触发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端由所述盖体的外侧边缘向上且向外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与所述锁止端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端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悬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本体部、背板、第一对板及第二对板,所述锥面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第一对板及第二对板竖直固定在所述本体部上,且所述第一对板与所述第二对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对板与所述第二对板之间;
所述连接端固定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对板与所述第二对板之间,且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背板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空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板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二对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转动插接在所述第一转轴孔内,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转动插接在所述第二转轴孔内,所述第二对板上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孔的上方形成有压装槽,所述压装槽具有顶部开口及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二转轴孔相通;所述顶部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底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的直径;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可抵接在所述第一对板上的第一凸起,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可抵接在所述第二对板上的第二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板上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孔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转动轴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可随所述转动轴的转动在所述挡板与所述背板之间摆动;
所述第二悬臂在所述锁止端转动至所述触发位置时与所述挡板抵靠。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连接部、楔形部及插接部,所述楔形部的上端面突出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所述楔形部的下端面突出于所述插接部两侧的部分形成有限位面,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四凸起;
所述本体部上形成有插接槽,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导向块及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导向块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导向块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表面形成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表面形成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之间形成导向插口,所述导向插口的形状与所述楔形部适配,以对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进行导向;
所述插接部插接到位后,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本体部抵靠,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四凸起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平台抵靠,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平台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40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殊的限力式安全带及特殊的限力式安全带总成
- 下一篇:指纹识别系统和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