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74543.5 | 申请日: | 2017-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武杨;张光省;张堂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37/00;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王培松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机构 修复机构 智能监测 裂缝 扫描 喷涂组件 扫描组件 修复 地下 维修 本实用新型 摆动单元 电动推杆 工序步骤 工作负担 工作效率 监测设备 搅拌组件 肉眼检查 扫描探测 升降单元 细小裂缝 移动组件 喷嘴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包括主体、扫描机构、修复机构和中控机构,扫描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扫描组件,扫描组件包括升降单元和摆动单元,修复机构包括搅拌组件和喷涂组件,喷涂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喷嘴和两个调节单元。该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中,通过扫描机构,扩大了扫描探测的范围,相比使用肉眼检查,可以精确的检查处隐藏的细小裂缝,检查更加精准,通过修复机构,大大节省了维修工人的前期的准备工作,而且对于需要维修的区域一目了然,减少了工序步骤,极大地提高了维修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负担,通过这些,大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地下室的裂缝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常,处理地下的裂缝都是依靠人为观察,然后手动修复裂缝,但是由于地下室的光线加上视力问题,人为检查裂缝及修复可能存在缺漏,这样导致裂缝问题不能够完全解决,一旦疏于维护,裂缝变大,存在造坍塌、凹陷的危险的情况,如若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地下裂缝的监测设备进行检查修复,将有助于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裂缝扫描及修复功能的地下智能监测设备,包括主体、扫描机构、修复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扫描机构和修复机构均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上方,所述扫描机构和修复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所述扫描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扫描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扫描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扫描组件包括升降单元和摆动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移动组件上,所述摆动单元设置在升降单元的内部,所述升降单元与摆动单元传动连接;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壳体、气缸、滑动块、伸缩架和固定板,所述壳体设置在移动组件上,所述气缸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气缸的气杆与滑动块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块在壳体的内部滑动,所述伸缩架竖向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伸缩架上侧的两端中,其中一端与滑动块铰接,另一端与壳体的内部铰接,所述伸缩架下侧的两端均设置在固定板的内部且在固定板的内部滑动;
所述摆动单元设置在固定板的内部,所述摆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驱动轮、连杆、套管、摆动杆和声波探测器,所述第二电机水平设置在固定板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的轮面与圆柱齿轮的轮面垂直,所述摆动杆竖向设置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摆动杆的上端与固定板的下方铰接,所述摆动杆的下端与声波探测器铰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摆动杆上且在摆动杆上滑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套管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轮的远离圆心处铰接;
当需要对地下时的裂缝进行扫描检查时,此时,第一电机正转启动,圆柱齿轮随之转动,带动位于圆柱齿轮上方的第一条形齿轮向右移动,将声波探测器从主体的内部伸出,通过控制气缸,可以使得滑动块左右移动,滑动块给伸缩架的一端提供一个作用力,使得伸缩架上下带动声波探测器上下移动,同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连杆转动,连杆使得套管在摆动杆上上下移动的同时会给摆动杆提供一个作用力,使得摆动杆绕着铰接处前后摆动,带动声波探测器前后摆动,通过声波探测器的摆动,扩大了扫描探测的范围,同时通过升降,可以避免前进路上遇到的凸起、斜坡,防止声波探测器撞击损坏,相比使用肉眼检查,通过使用声波探测器扫描,可以精确的检查隐藏的细小裂缝,检查更加精准。
所述修复机构包括搅拌组件和喷涂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连接管与喷涂组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4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水板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压实度检测防风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