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4375.X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0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康龙云;吴璟玥;冯腾;冯元彬;王则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4;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电路 电动汽车 电容电路 磁共振 并联谐振电路 串联谐振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依次相连 车载动力电池 高频逆变电路 本实用新型 并联连接 充电电路 传输效率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通信功能 无线充电 无线传输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包括基建侧部分和车载侧部分,其中,基建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高频逆变电路和第一串联谐振电路,第一串联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发射线圈L1和第一电子电容电路;车载侧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次并联谐振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换器,第二次并联谐振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接收线圈L2和第二电子电容电路,DC‑DC变换器接车载动力电池。该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通过依次调节基建侧的电子电容电路和车载侧的电子电容电路,实现磁共振式无线传输,该无线充电电路无需通信功能且传输效率高,可应用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所谓无线充电,是指不通过传统的电气连接,而是通过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无线充电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的进行能量的传输。由于电磁谐振式的无线充电能达到比较高的传输效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产业领域。
电动汽车(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各项要求的车辆。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是有线充电方式,然而常规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为使电动汽车充电更加方便、安全、经济、高效,因此,无线充电技术的得到了广泛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所述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电路包括基建侧部分和车载侧部分,其中,基建侧部分包括第一整流滤波电路、高频逆变电路和第一串联谐振电路;基建侧部分包括第二并联谐振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和DC-DC变换器;
所述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电网,用于将电网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
所述的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电压方波;
所述的第一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的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二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用于将所述的第二并联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
所述的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电压变换成车载动力电池充电所需的额定电压;
所述的发射线圈L1与所述的接收线圈L2对称设置,通过耦合方式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串联谐振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发射线圈L1和第一电子电容电路,连接至所述的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第二并联谐振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接收线圈L2和第二电子电容电路;连接至所述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的发射线圈L1与所的述接收线圈L2通过高频磁共振方式,电能从所述的发射线圈L1传递到所述的接收线圈L2。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子电容的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43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