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轮速传感器线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8538.3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1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中;朱琛琦;祝盛;林永;陈炜霞;赵金英;钱佳;李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G3/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结构 本实用新型 轮速传感器 扭梁 线束 安装方便 固定组件 卡接部件 设备领域 线束本体 线束固定 固定的 上缺口 卡接 适配 摩擦 | ||
本实用新型设计线束固定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轮速传感器线束结构,所述线束结构包括线束本体,在线束本体上设有与扭梁上缺口相适配用于固定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改变来了传统线束的固定方式,通过卡接部件卡接在扭梁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防止线束摩擦,同时安装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线束固定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轮速传感器线束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必须固定牢固,防止与其他件摩擦,导致线束磨损,因为线束磨损后有产生烧车风险,传统线束大多采用绑带进行固定,这个固定效果较差,同时也不能放置线束被摩擦损坏的风险,所以一种新型能够避免线束被磨损的固定方式是现在所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能够减少线束磨损的线束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轮速传感器线束结构,所述线束结构包括线束本体,在线束本体上设有与扭梁上缺口相适配用于固定的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线束上用于与缺口相卡接的卡接部件,所述卡接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连接套筒相连接,所述连接套筒套接在线束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壁厚相同。
所述连接套筒包括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在线束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外径与第二连接套筒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筒通过螺纹与第二连接套筒相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弹簧与扭梁上第二连接孔相连接。
所述弹簧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挂钩与第一连接孔或者第二连接孔相连接。
所述连接挂钩包括与弹簧端部相连接的弧形悬挂套,弧形悬挂套中空,所述弧形悬挂套内部设有能够沿着悬挂套做圆周运动的锁爪。
所述线束本体上设有用于收叠的磁铁组件,所述磁铁组件包括收叠磁铁,所述收叠磁铁通过卡扣连接在线束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改变来了传统线束的固定方式,通过卡接部件卡接在扭梁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防止线束摩擦,同时安装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安装的扭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第二限位板,2、第二连接套筒,3、第一连接套筒,4、第一限位板,5、第一连接孔,6、连接弹簧,7、连接挂钩,8、线束本体,9、磁铁,10、卡扣, 11、扭梁,1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8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边驱动车辆的智能高压配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线缆连接用橡胶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