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顶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2722.7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硕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 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9215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梁 弧形横梁 主骨架 本实用新型 车身顶盖 对称倾斜 加强骨架 传输碰撞 对称设置 有效吸收 骨架梁 能力强 顶压 向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主骨架,两个所述主骨架之间共同连接有弧形横梁,所述弧形横梁上对称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一斜梁,且两个第一斜梁之间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斜梁远离弧形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骨架上,所述弧形横梁上对称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二斜梁,且两个第二斜梁远离弧形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位置相对应的主骨架上,每个所述第二斜梁上均固定连接有加强骨架,且加强骨架远离第二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横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便捷,骨架梁节点多,承受顶压能力强,能有效吸收和向后传输碰撞能量,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顶盖是车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承受车辆的顶压负荷,而且还应具备车体碰撞能量的吸收和传输功能。目前,汽车车身顶盖骨架一般由前横梁、加强梁和后横梁组成,但此车身顶盖骨架结构中横梁均为冲压焊接结构件,并且骨架梁节点少,承受顶压能力差,尤其是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缺少能有效吸收和向后传输碰撞能量的结构,易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严重伤害,给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骨架梁节点少,承受顶压能力差,缺少能有效吸收和向后传输碰撞能量的结构,缺少能有效吸收和向后传输碰撞能量的结构,易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严重伤害,给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身顶盖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顶盖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主骨架,两个所述主骨架之间共同连接有弧形横梁,所述弧形横梁上对称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一斜梁,且两个第一斜梁之间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斜梁远离弧形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骨架上,所述弧形横梁上对称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二斜梁,且两个第二斜梁远离弧形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位置相对应的主骨架上,每个所述第二斜梁上均固定连接有加强骨架,且加强骨架远离第二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横梁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主骨架1均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加强板和防锈层组成。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斜梁与主骨架之间的锐角夹角为40°~50°。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斜梁与主骨架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5°~45°。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钢板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且第一凸部位于第一凹槽内,且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三凸部,所述第二钢板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且第三凸部位于第三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上设有第四凸部,所述第二钢板上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凸部位于第四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钢板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第一斜梁和其中一个主骨架和弧形横梁形成第一闭合环,两个第一斜梁和另外一个主骨架和弧形横梁形成第二闭合环,主骨架、弧形横梁、第二斜梁和加强骨架形成两个第三闭合环,弧形横梁和加强骨架和第二斜梁形成两个第四闭合环,两个第一斜梁和弧形斜梁形成第五闭合环,当汽车承受顶部压力时,在顶盖的引导下,由弧形横梁将能量传递至各个闭合环的节点位置处,使顶压能量并被吸收,减少了汽车顶部的变形量;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能量从第二斜梁向后传递,通过第二斜梁和加强骨架将能量传递给弧形横梁,由第二闭合环、第三闭合环和第五闭合环分担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了对驾乘人员伤害;第一钢板上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钢板上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的设置增强主骨架的刚度和强度,圆形通孔的设置节约材料。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便捷,骨架梁节点多,承受顶压能力强,能有效吸收和向后传输碰撞能量,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硕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滁州硕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2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