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盲区智能辅助摄像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53174.1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付兵凯;付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贾巍超 |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车体外壳 半球形壳体 本实用新型 定位台阶面 辅助摄像头 摄像头外壳 过渡孔 内孔 盲区 椭圆形安装孔 定位台阶 内螺纹孔 贴合接触 正前方 智能 外侧壁 外端面 中心处 上端 汽车 | ||
1.一种盲区智能辅助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汽车正前方的前中摄像头(4)和/或安装在汽车正后方的后中摄像头(3);
前中摄像头(4)和/或后中摄像头(3)包括安装在车体外壳上的前/后摄像头外壳(26);
前/后摄像头外壳(26)包括露出于车体外壳的前/后半球形壳体(28)、位于前/后半球形壳体(28)下侧且与车体外壳内孔外端面贴合接触的前/后外定位台阶面(29)、上端与前/后外定位台阶面(29)连接且安装在车体外壳内孔中的前/后定位外侧壁(30)、位于前/后半球形壳体(28)中心处的前/后椭圆形安装孔(31)、位于前/后半球形壳体(28)中心处的前/后椭圆形安装孔(31)下侧的前/后内定位台阶(33)、位于前/后内定位台阶(33)下端的前/后中间过渡孔(34)、以及位于前/后中间过渡孔(34)下端的前/后内螺纹孔(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智能辅助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内螺纹孔(35)连接有前/后外壳连接母(27),在前/后外壳连接母(27)中心设置有前/后出线孔(37),前/后椭圆形安装孔(31)与前/后中间过渡孔(34)形成一个安装镜头的前/后定位腔体(36),在前/后半球形壳体(28)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镜头的前/后第一连接顶丝(32),镜头的导线通过前/后内螺纹孔(35)分别与汽车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智能辅助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汽车一侧壳体上的后左摄像头(5)、后右摄像头(6)、前左摄像头(1)和/或前右摄像头(2);
后左摄像头(5)、后右摄像头(6)、前左摄像头(1)和/或前右摄像头(2)包括位于在汽车侧面的侧连接底板(39)、以及安装在侧连接底板(39)上的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
侧连接底板(39)与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形成一个安装镜头的腔体,在侧连接底板(39)上端面设置有直径与镜头外球直径相同的侧下内球形卡槽(41),在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上端面设置有直径与镜头外球直径相同的侧上内球形卡槽(42),镜头固定在侧下内球形卡槽(41)与侧上内球形卡槽(42)之间,在侧连接底板(39)上设置有用于通过镜头的侧摄像头导线(40)的侧出线孔(43);侧连接底板(39)下端设置有与车体内孔定位接触的定位外止口。
4. 一种盲区智能辅助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在汽车一侧壳体上的后左摄像头(5)、后右摄像头(6)、前左摄像头(1)和/或前右摄像头(2);
后左摄像头(5)、后右摄像头(6)、前左摄像头(1)和/或前右摄像头(2)包括位于在汽车侧面的侧连接底板(39)、以及安装在侧连接底板(39)上的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
侧连接底板(39)与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形成一个安装镜头的腔体,在侧连接底板(39)上端面设置有直径与镜头外球直径相同的侧下内球形卡槽(41),在侧摄像头导线外壳(38)上端面设置有直径与镜头外球直径相同的侧上内球形卡槽(42),镜头固定在侧下内球形卡槽(41)与侧上内球形卡槽(42)之间,在侧连接底板(39)上设置有用于通过镜头的侧摄像头导线(40)的侧出线孔(43);侧连接底板(39)下端设置有与车体内孔定位接触的定位外止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31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道路行驶操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用型行车记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