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风装置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6356.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0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辉;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长时间停放在高温室外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乘员舱内的温度会较高,且会产生危害人身体的物质,若有人员或宠物待在乘员舱内,易发生生命危险。
目前,使乘员舱降温的常用方法为:当驾驶员停车离开时,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遮盖遮光板,以减少太阳光对乘员舱内的照射;或者,将车辆的侧窗下降,留出较小的缝隙,确保人手无法伸进该缝隙,通过该缝隙使乘员舱通风。
然而,在执行上述方法时,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遮光板遮挡太阳光的方法时,乘员舱内的降温效果有限;而对于侧窗留缝的方法,若遇到天气由晴天转为雨天,会发生乘员舱内漏雨的问题;并且上述方法均为手动操作,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和车辆,能够实现自动通风,降温效果好,且避免漏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装置,用于车辆,包括:
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括框架、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叶片开合的驱动结构;
热变形材料,所述热变形材料通过第一传动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
当所述热变形材料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以上时,所述热变形材料发生形变,所述热变形材料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叶片打开;
当所述热变形材料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热变形材料恢复原形,所述热变形材料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恢复原位,以带动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叶片闭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
风扇,所述风扇对应于所述百叶窗;
电连接于所述风扇的电路开关,所述电路开关包括用于相互导通和断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风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电源;
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变形材料,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当所述热变形材料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以上时,所述热变形材料发生形变至预设形状,所述热变形材料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部分运动至与所述第一部分导通;
当所述热变形材料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热变形材料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运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以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断开;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
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风扇,所述太阳能电池用于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导通时给所述风扇供电。
具体地,所述热变形材料为热双金属片。
具体地,当所述热双金属片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以上时,所述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形变,所述热双金属片中凸起的弧面为连接面;
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为弯折杆,所述弯折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面,所述弯折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通过转动来驱动所述叶片的开合。
具体地,所述电路开关的第一部分为开关座,所述开关座包括相互断开的两个触点,所述电路开关的第二部分为接触头,当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接触头接触于两个所述触点时,两个所述触点导通。
具体地,当所述热变形材料为热双金属片时,且所述热双金属片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以上时,所述热双金属片的弯曲量达到预设值;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热双金属片弯曲时凸出的一面,所述直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触头。
具体地,所述叶片的边缘设置有密封部,当所述叶片闭合时,所述叶片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及相邻所述叶片之间通过所述密封部密封。
具体地,所述叶片的材质为金属或玻璃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壳体,还包括:
上述的通风装置;
所述车身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装置的百叶窗对应于所述通风孔,所述百叶窗的框架密封连接于所述车身壳体。
具体地,所述通风装置的热变形材料设置于所述车身壳体内侧对应的乘员舱内;
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车身壳体的车顶盖上,所述百叶窗的框架密封连接于所述车顶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透气性汽车顶棚
- 下一篇:侧窗上沿装饰件与风道一体式的快拆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