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4878.3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8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新;王之丰;陈海树;訾昌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电机 后悬置 底护板 导流结构 发动机舱 车辆行驶过程 发动机 车辆外部 降温效果 气流循环 使用寿命 有效使用 低水平 风扇 车内 体内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涉及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所述底护板包括:导流结构,布置于所述底护板处,使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导流结构而吹向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或/和所述转向电机。由于通过导流结构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引入底护板内并吹向发动机的后悬置或/和转向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车体内的风扇通过车内气流循环对后悬置和转向电机,车辆外部产生的气流温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对后悬置和转向电机的降温效果更好。从而达到使后悬置和转向电机不容易超出限值,从而延长他们的有效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
背景技术
如今的汽车逐渐倾向于低车身、小车型等流线型设计,导致汽车发动机舱内空间相对狭小以及零部件安放位置比较紧凑,进而导致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受阻,而空气流动是发动机舱中所有散热方式的唯一途径,尽管有冷却风扇的辅助作用,气流的通畅性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过热的发动机舱环境,从而致使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等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变差,散热状况恶化不能保证汽车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发动机后悬置和转向电机就属于关键零部件的范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因此,发动机后悬置通常是指坐落在发动机后下部,离排气系统的催化器较近。
因此,发动机后悬置和转向电机布置在发动机舱内部,因空间狭小,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虽然有风扇,但是热空气还是不容易散出,导致转向电机及发动机后悬置温度较高,使发动机后悬置和转向电机容易超出限值。从而降低他们的有效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通过在底护板增设导流结构,以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外部产生的气流进入所述底护板内,并对发动机后悬置和转向电机降温。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发动机舱底护板,所述车辆安装有后悬置和转向电机,所述底护板包括:
导流结构,布置于所述底护板处,使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导流结构而吹向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或/和所述转向电机;
所述底护板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下方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导流结构布置于所述凸出部处,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设置;
所述导流结构形成有使所述气流穿射过所述底护板的导流口,所述导流结构同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或所述转向电机沿着背离所述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导流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或所述转向电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为多个,并分别对应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和所述转向电机设置,每一导流结构对应一导流口;
每一所述导流结构在所述底护板的所述凸出部处形成有沿着所述车辆长度方向由所述底护板的外侧板面朝向其内侧板面凹陷的凹腔,通过所述导流口开设于所述凹腔内,使所述凹腔沿着所述车辆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凹腔用于引导所述气流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吹向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或/和所述转向电机;
所述凹腔的截面积沿着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所述凹腔中的最大截面积与所述导流口的过流面积一致。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凹腔的侧壁均沿着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朝向所述凹腔外部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护板的外侧板面朝向所述车辆内凹陷而形成,所述凹腔使得所述底护板的内侧板面凸起形成有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应的第二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为多个,并分别对应所述发动机的后悬置和所述转向电机设置,每一导流结构对应一导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4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箱支架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进气格栅、系统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