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基底加固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54485.2 | 申请日: | 2017-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杰;田志宇;郑金龙;林国进;王联;高世军;田尚志;蔚艳庆;李泳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板 树根桩 钢筋笼 围岩 本实用新型 隧道 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底加固构造 衬砌 可用 承载能力 加强作用 路面开裂 隧道病害 隧道构造 整体承载 支撑作用 基底 下沉 支撑 治理 | ||
1.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路面的承载板(3),以及顶部与承载板(3)相连接且底部插入承载板(3)下方围岩的树根桩(4);所述承载板(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树根桩(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树根桩(4)的钢筋笼与承载板(3)的钢筋笼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的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31)和横向钢筋(32);所述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固定连接;相邻两根横向钢筋(32)的间距为300~600mm;相邻两根纵向钢筋(31)的间距为100~15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32)的最小直径为12mm;所述纵向钢筋(31)的最小直径为16mm;且纵向钢筋(31)和横向钢筋(32)的直径差小于或者等于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根桩(4)的直径为150~300mm,桩长为3~5m;所述树根桩(4)的钢筋笼包括主筋(41)和环形的箍筋(42);所述主筋(41)沿纵向设置且至少有三根沿环向分布,且与箍筋(42)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主筋(41)的直径为12~18mm;箍筋(42)的直径为6~8mm,相邻箍筋(42)的间距为150~250mm;树根桩(4)外表面至主筋(4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50mm。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衬砌(1),所述承载板(3)的两侧通过边沟与衬砌(1)相连接;设置有顶端固定于边沟且底端向衬砌(1)的外侧斜向插入围岩的钢管桩(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基底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承载板(3)两侧的钢管桩(5)沿隧道纵向成列设置,且相邻列的钢管桩(5)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44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片拼装机可滑动工作平台
 - 下一篇:用于跨溶洞段排水洞的支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