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05486.8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赵广志;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67 | 代理人: | 董媛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搬运车 自动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搬运车发展的历史比较长,过去几十年长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成品和半成品物料搬运的运载工具。无人搬运车(简称AGV小车)是指具备有电磁或者光学等自动引导装置的能够沿规定路线行进的,动力采用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具有各种保护功能和应用功能的无人操作设备。无人智能搬运车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
目前,智能搬运车在充电时通过车上的插头与充电桩上的插座连接后充电,传统的连接方式为人工操作手动对接,不能实现智能搬运车的无人化工作,效率低。智能搬运车与充电桩自动对接进行充电,对接头处的控制精度要求过高,当车辆位置或角度稍有偏差则很难实现接头处的对接成功。
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 206060319U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专利公开号为CN206031108U公开了一种搬运车充电组件,两个技术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车体与充电桩的对接充电功能,但是充电桩体积庞大,占用了比车身自身还大的占地面积,而且充电桩无法识别自身的工作状态,无法感应车身是否与自身对接完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体积小巧,能够自动感应车体的接触与否并进行电源的自动开启,充电插头对接灵活顺畅,且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对搬运车进行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圆弧导轨支架、在所述圆弧导轨支架上滑动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插头组件以及固定在搬运车上的第二插头组件,所述搬运车两侧设置有进行行走的差分驱动轮,所述圆弧导轨支架的圆弧轨迹的中心与两个所述差分驱动轮连接线的中点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位于所述搬运车的径向中心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导轨支架上设置有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中设置有拉住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的复位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架设在所述圆弧导轨支架的上面,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贴附所述圆弧导轨支架前后两侧表面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体、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体内的电极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的触碰感应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触碰感应组件包括触碰杆、与所述触碰杆连接的压缩弹簧、与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的触碰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第一插头组件通过浮动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包括第二外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体内部的电极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体内部设置有截面呈喇叭状的收容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充电桩端的插头组件设置在一个圆弧导轨支架上,并设置相应的滑行复位结构,且该圆弧导轨支架的圆心位于搬运车的两个驱动轮的连接线的中点上,使得车体端的插头与充电桩端的插头在水平面上的对接更加灵活准确;将充电桩端的插头通过浮动转轴设置在支撑板上,实现了充电桩端插头的上下浮动调节,提高了充电桩端插头对车体端插头的灵活适应性;将车体端的插头内部的插孔设置一定的导向锥度,对两个插头的对接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对接更加顺利;在充电桩端的插头中还设置了触碰感应装置,使得车体与充电桩对接后,充电系统能够感应到车体的到达,实现自动开启充电模式,实现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滑导轨支架与第一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智能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101搬运车;102差分驱动轮;
1圆弧导轨支架,11圆弧凹槽,12复位弹性件;2支撑板,21滚轮,22支撑座,23浮动转轴;3第一插头组件,31第一外壳体,32电极柱,33触碰杆,34压缩弹簧,35触碰开关;4第二插头组件,41第二外壳体,42电极端子,43收容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5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