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去毛刺、研磨、抛光于一体的超精细加工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3236.0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0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王安龙;李诺;徐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涛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6;B24B57/00;B24B55/02;B24B41/00;B24B55/00;B24B47/04;B24B41/04;B24B55/04;B23Q3/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赖定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毛刺 超精细加工 行星机构 研磨 抛光 储罐 循环过滤机构 研磨液 加注 零件表面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 高效低成本 自动化生产 工装夹具 化学污染 零件表面 清洗过程 人工成本 使用寿命 硬化处理 噪音污染 定位杆 可连接 控制箱 智能化 碰伤 送线 机器人 粉尘 冷却 清洗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去毛刺、研磨、抛光于一体的超精细加工机器,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控制箱,框架的内部设有行星机构,行星机构的下方设有储罐,储罐的一侧设有研磨液加注循环过滤机构,储罐的另一侧设有工装夹具,该集去毛刺、研磨、抛光于一体的超精细加工机器中,采用物理方法,无化学污染和粉尘噪音污染;通过定位杆能够进行精确定位,避免清洗过程中碰伤现象发生;同时通过行星机构可实现全方位立体去毛刺清洗,通过研磨液加注循环过滤机构,可提高零件表面光洁度,对零件表面做冷却硬化处理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设备采用了智能化控制,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可连接上生产轨送线和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可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去毛刺、研磨、抛光于一体的超精细加工机器。
背景技术
在精密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如齿类、毂类、泵壳类、盘类及焊接组合类零部件。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加工,都不可避免的在零件表面留下尖角、棱边、焊渣、显微毛刺等杂质。这些零部件一旦装配成型,这些杂质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脱落被封闭在润滑系统的内部,经油路循环就会到达精密表面,使之表面磨损。造成油路堵塞等质量事故,将大大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去除尖角、棱边、显微毛刺的方法有:电解、爆炸、喷丸、砂带、砂轮、滚磨、光整及人工去除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损伤表面、相互碰伤、污染严重、效率低、成本高和对死角部位均达不到100%去除毛刺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去毛刺、研磨、抛光于一体的超精细加工机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控制箱,框架的内部设有行星机构,行星机构的下方设有储罐,储罐的一侧设有研磨液加注循环过滤机构,储罐的另一侧设有工装夹具。
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Ⅰ、打开设备总开关上电,通过控制箱完成操作屏上参数设定,按下启动按钮;
Ⅱ、将零件放置在工装夹具上,经过一次清洗、研磨、抛光的精细加工工序以后,通过行星机构将各零件夹持,随后将零件放至存有磨料介质和抛光液贮灌中进行处理,此时研磨液加注循环过滤机构工作,使抛光液循环过滤(其中抛光液循环可以带走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起到防止变形,提高表面质量的作用);
Ⅲ、完成设定运行时间后,行星机构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工装夹具自动提至上位等待装料,完成整个循环周期。
所述行星机构包括防护罩壳,所述防护罩壳的一侧设有上下移动伺服组件,所述防护罩壳的内部设有公转组件,所述公转组件传动连接有自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传动连接有若干动力头主轴,各动力头主轴位于防护罩壳的下方,所述动力头主轴上设有一个刀头;
其中,在行星机构中,公转组件使零件在贮灌中形成公转,自转组件使得零件本身正、反方向自传;同时上下移动伺服组件带零件在贮灌磨料中做上、下反复运动,从而使零件和磨料全方位充分接触产生碰撞、磨削、切割,达到去毛刺、研磨、抛光的效果(运行参数如:转速、上下行程、运行时间等均可设定)。
所述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均匀设有若干研磨齿;
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设置在储罐一侧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有个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上有两个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盘和若干竖直设置在转盘上的定位套管。
其中,其中一个转盘装料,经过一次清洗、研磨、抛光的精细加工工序以后,另一个转盘通过定位套管接料,通过行星机构实现自动卸料,同时前一个转盘移动,通过定位套管继续进行装料,如此反复,实现设备的持续稳定可靠的工作。
具体的,所述上下移动伺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移动拖链,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框架的内部且通过移动拖链与防护罩壳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涛,未经李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3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