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壳体、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84567.4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2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鲁义成;崔中华;阳玉龙;沈海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源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7 | 代理人: | 毛丽琴 |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箱体 上盖 环形连接体 电池壳体 电池系统 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 电动汽车 汽车底盘 开口端 穿设 电动汽车车体 螺栓连接 通孔位置 行车安全 可拆卸 连接体 有效地 上端 地盖 通孔 整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其中,电池壳体包括:下箱体、上盖、环形连接体和连接件。所述下箱体的上端为开口端,所述上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下箱体和所述上盖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环形连接体置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箱体之间且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环形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箱体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环形连接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电动汽车车体相连接。安装时,连接件穿设于连接体后与汽车底盘相连接,与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下箱体四周与汽车底盘螺栓连接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强了电池系统与整车连接的可靠性,有效地保证了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石油问题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机械安全性对于整车至关重要。同时,由于动力电池系统体积重量较大,目前大部分的安装方式是用大螺栓将动力电池系统的四周固定在整车的底盘下方,这种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是目前动力电池包的主流安装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重量体积大的动力电池系统,尤其是平面面积较大的电池包,例如续航里程比较大的纯电动汽车,其动力电池系统体积重量较一般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要大,如果仅仅通过四周与整车底盘固定时就难以保证动力电池系统固定安装的牢固可靠,整个电池包的机械安全性就存在风险。此外,由于整个电池系统平面较大,电池系统箱体的模态也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与整车底盘固定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包括:下箱体、上盖、环形连接体和连接件;其中,所述下箱体的上端为开口端,所述上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下箱体和所述上盖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环形连接体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箱体之间且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环形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箱体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环形连接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电动汽车车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环形连接体的两端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箱体均通过法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环形连接体两端的法兰与所述上盖、所述下箱体的法兰之间均垫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环形连接体为套筒。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环形连接体为金属环形连接体;所述环形连接体两端的法兰、以及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箱体上的法兰均为金属法兰。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环形连接体靠近下箱体的中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汽车电池壳体中,所述下箱体的外缘开设有用于与汽车车体螺栓连接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在下箱体和上盖之间设置了贯穿整体结构的环形连接体,安装时,连接件穿设于连接体后与汽车底盘相连接,与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下箱体四周与汽车底盘螺栓连接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增强了电池系统与整车连接的可靠性,有效地保证了行车安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本体。
由于电池壳体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电池壳体的电池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设置有上述任一种电池系统。
由于电池系统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4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断路的防爆锌锰电池
- 下一篇:一种模组一体式托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