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轨列车组件、轨道梁和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9386.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3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强;李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3/06 | 分类号: | B61B13/06;B61F9/00;B6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底板 转向架 单轨列车组件 轨道梁 导向轮组 走行轮组 车身 本实用新型 构架 滚动 转向架构架 底板连接 高速行驶 摩擦阻力 重心降低 导向轮 过定位 内侧壁 稳定轮 侧翻 多轮 垂直 行车 列车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轨列车组件、轨道梁和转向架,单轨列车组件包括:轨道梁,轨道梁包括底板和挡板,挡板设在底板上且与底板连接,挡板为两个,两个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垂直;和转向架,转向架设在两个挡板之间,转向架包括构架、走行轮组和导向轮组,走行轮组和导向轮组设在构架上,走行轮组沿底板滚动,导向轮组沿挡板的内侧壁滚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列车组件,可以使转向架构架重心降低,减少稳定轮组的使用,大大减轻了车身的重量,同时减少了多轮过定位的弊端,减少了摩擦阻力的产生,从而节省了大量能源,并且可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便于列车的高速行驶。另外,导向轮能避免车身发生侧翻,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轨列车组件、轨道梁和转向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单轨式轨道交通主要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跨坐式单轨列车。其单轨铁路轨道梁既是承重的桥梁结构,又是支承和导向的轨道。所以轨道梁的设计必须要确保轨道的整体线型要求以及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竖向挠度、横向抗扭转变形要求。目前跨坐式单轨列车轨道梁截面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如中空工字型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梁、矩形实心的预制混凝土梁、C字型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梁等,其中矩形实心的预制混凝土梁为主流的设计方案,也是单轨式轨道交通实际应用最多的一个方案。
相关技术中,跨坐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在工字型轨道梁的上方行走,而乘客及车体的重量基本在轨道梁的上方,所以整个车体重心都在轨道梁上方,运行时车辆跨坐在轨道梁上,转向架构架上的导向轮从侧方抱住轨道梁上方,从而使车辆能够沿着轨道梁的方向进行行驶。但是由于车辆两个走形轮之间间距较小,重心较高,车辆很容易发生侧翻,所以跨坐式转向架构架上需要安置两个稳定轮从侧面抱住轨道梁下部,这样才可以稳定车辆。所以对应的车辆走行结构为转向架构架、走行轮、导向轮和稳定轮的集合。
但是,这样结构的车辆在轨道梁上运行时不仅加载了纵向的重量载荷,而且在轨道梁上加载了巨大的扭转载荷。尤其是转弯半径较小,行车速度较高的情况下,车辆赋予轨道梁的扭转载荷会更加大。假设速度过大,而且转弯半径又较小,这样会形成较大的侧翻力,不仅会导致车辆损伤,还会有可能导致轨道梁的损坏。所以,这样的行车结构及轨道梁结构不仅为车辆增加的两对稳定轮的重量,而且又限制了车辆速度的提升和车辆的稳定性。另外,车体笨重,对轨道梁的压力更大惯性更大,且车体与轨道梁定位太多,造成的摩擦阻力增大,节能效果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轨列车组件,所述单轨列车组件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轨列车组件,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包括底板和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挡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垂直;和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走行轮组和导向轮组,所述走行轮组和所述导向轮组设在所述构架上,所述走行轮组沿所述底板滚动,所述导向轮组沿所述挡板的内侧壁滚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轨列车组件,通过在轨道梁的底板的两侧设置挡板,使转向架位于两挡板之间,且使走行轮组沿底板滚动,使导向轮组沿挡板的内侧壁滚动,可以使转向架构架重心降低,减少稳定轮组的使用,大大减轻了车身的重量,同时减少了多轮过定位的弊端,减少了摩擦阻力的产生,从而节省了大量能源,并且可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便于列车的高速行驶。另外,由于列车在凹槽中行走,导向轮既能保证列车沿轨道梁行走,也能避免车身发生侧翻,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9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车斜巷变坡防飘绳装置
- 下一篇:冷库物流轨道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