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挡滑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6421.6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超;朱伟伟;徐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8 | 分类号: | B60N2/08;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挡 滑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承载物体滑动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滑轨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指定位移的物体相对运动,如驾驶室内座椅前后移动,储物柜的拉伸开启操作,现有较为常见的满足该运动方式多为导轨结构。目前市场上较多的导轨结构较为简单,仅仅通过两个精度较高、较为平滑的导轨相对运动,并通过增加限位锁止机构进行限位,而现有的技术中的限位锁止机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换挡滑轨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滑轨机构,其中,包括:滑轨组件和限位锁止机构,所述滑轨组件包括:底板总成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总成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总成滑动配合;所述底板总成上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上设有多个限位拱起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固定杆;所述限位锁止机构包括:支架、转杆、锁止杆、弹性件和拉丝;所述支架设有转动孔和固定孔,所述转杆贯穿所述转动孔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锁止杆贯穿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杆伸出所述支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拱起部的内壁配合;所述拉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拉丝与所述固定杆滑动配合,所述拉丝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转杆摆动;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支架摆动后复位。
优选地,所述支架呈U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臂和侧臂,所述侧臂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所述转动孔和所述固定孔均位于两个所述侧臂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侧臂远离所述连接臂的一端的端部,所述转动孔位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连接臂之间,且所述转动孔靠近所述连接臂。
优选地,所述拉丝包括线体和端头,所述线体穿过所述连接臂,所述端头与所述连接臂的下端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拱形板,所述拱形板固定在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侧臂的一侧;所述端头呈圆柱状,所述端头与所述拱形板的下端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外套于所述转杆上,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杆的下端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锁止机构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外套于所述转杆上,所述缓冲块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板抵接,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簧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滑轨机构,包括:滑轨组件和限位锁止机构,滑轨组件包括:底板总成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底板总成的上方,支撑板与底板总成滑动配合;底板总成上设有行程槽,行程槽上设有限位拱起部;支撑板上设有固定杆;限位锁止机构包括:支架、转杆、锁止杆、弹性件和拉丝;支架设有转动孔和固定孔,转杆贯穿转动孔将支架固定在支撑板上,锁止杆贯穿固定孔与支架固定连接,锁止杆伸出支架的两端与限位拱起部的内壁配合;拉丝的一端连接支架,拉丝与固定杆滑动配合。拉丝驱动支架沿转杆摆动,带动锁止杆脱离行程槽,可实现支撑板自由滑动,滑动到预定位置后,松开拉丝,支架在弹性件作用下回位,带动锁止杆与行程槽上的限位拱起部配合,实现支撑板位置固定。该机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同时仅通过操纵拉丝即可实现滑移、锁紧动作,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挡滑轨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藏支撑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支架和拉丝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滑轨组件、11-底板总成、111-行程槽、112-限位拱起部、113-导板、114-底板、12-支撑板、121-固定杆、2-限位锁止机构、21-支架、211-转动孔、212-固定孔、213-连接臂、214-侧壁、215-拱形板、22-转杆、23-锁止杆、24-扭簧、25-拉丝、251-线体、252-端头、26-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6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酒蒸馏冷凝装置
- 下一篇:汽车座椅靠背调角电机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