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纵梁加工的压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4924.1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4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谢永富;曾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B23K37/04;B23K10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加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纵梁加工的压料机构。
背景技术
对汽车纵梁切割是汽车制造加工中的重要工序,该工序一般是在纵梁机器人切割线上完成的,主要是对纵梁端头的变截面和长圆孔切割。压料机构是该切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纵梁进行压紧定位,使纵梁在压紧的状态下进行切割,对于校正纵梁扭曲变形、提高切割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纵梁机器人切割线上使用的压料机构采用的是平板式结构,完全遮盖了纵梁的腹面,仅能对纵梁两侧的翼面进行全过程压料切割,在进行工件腹面变截面和长圆孔切割时,机器人和等离子割枪无法到达切割部位,压料机构必须脱离工件腹面,上升并回到原点,然后再进行切割,此时,纵梁产生较大的扭曲回弹,严重影响切割精度。同时,同一根纵梁加工过程需要多次等待压料机构上升并回程等机械动作,影响了生产节拍,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纵梁加工的压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压料机构造成的纵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一种用于汽车纵梁加工的压料机构,其特点是所述压料机构由两个升降气缸、两块施力板、两块压板和两个连接杆组成;所述两个连接杆平行设置,两个连接杆之间的条形区域记为装夹区;所述施力板设置在连接杆上方,两块施力板分别位于装夹区的两端,施力板下端面上设置有两根连接柱,连接柱轴向与施力板端面垂直,连接柱的长度大于汽车纵梁的翼面宽度,单块施力板所辖的两根连接柱下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柱位于装夹区的外侧;所述两块压板平行设置,两块压板之间的条形区域记为间隔区,间隔区的宽度小于装夹区的宽度,间隔区的轴向与装夹区的轴向平行,间隔区位于装夹区中部的正上方;压板下端面上设置有牵引柱,牵引柱的轴向与压板端面垂直,牵引柱下端与相应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牵引柱位于装夹区的外侧;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施力板上方,升降气缸上的传动轴朝下,传动轴的下端与施力板上端面固定连接,两个升降气缸与两块施力板一一对应;所述施力板的下端面与压板的下端面共面。
作为优选,其中一块压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压块,压块内端延伸至相应压板的内侧,压块内端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垫块,垫块的下端面与压板的下端面共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本压料机构为框架式结构,对纵梁压紧定位后能完全将需要加工的腹面和翼面同时暴露出来,通过一次装夹,就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对纵梁腹面和翼面的切割加工,不需要在加工过程中重新装夹,避免了纵梁变形回弹等因素造成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等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由于不需要在纵梁的加工过程中对装夹位置进行调整,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升降气缸;2、施力板;3、压板;4、连接杆;5、连接柱;6、牵引柱;7、压块;8、张紧机构;11、传动轴;71、垫块;72、长条孔;91、腹面;92、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4所示,纵梁包括腹面91和两侧的翼面92;本压料机构由两个升降气缸1、两块施力板2、两块压板3和两个连接杆4组成;
所述两个连接杆4平行设置,两个连接杆4之间的条形区域记为装夹区,该装夹区的宽度大于纵梁腹面91的宽度;所述施力板2设置在连接杆4上方,两块施力板2分别位于装夹区的两端,施力板2下端面上设置有两根连接柱5,连接柱5轴向与施力板2端面垂直,连接柱5的长度大于纵梁翼面92宽度,以完全露出翼面92,便于对翼面92加工;单块施力板2所辖的两根连接柱5下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柱5位于装夹区的外侧;所述两块压板3平行设置,两块压板3之间的条形区域记为间隔区,间隔区的宽度小于装夹区的宽度,间隔区的轴向与装夹区的轴向平行,间隔区位于装夹区中部的正上方;压板3下端面上设置有牵引柱6,牵引柱6的轴向与压板端面垂直,牵引柱6下端与相应的连接杆4固定连接,牵引柱6位于装夹区的外侧;所述施力板2的下端面与压板3的下端面共面,这样当压料机构压在纵梁上时,能保证施力板2和压板3能同时作用在纵梁腹面9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4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