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5670.6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松;田野;孙玉鑫;陈晗;苏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发动机 通气 漏油 对接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
背景技术
航空涡轮发动机空气系统轴承腔内在发动机稳定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高温油气,需要及时的将该部分高温油气排出发动机体外,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发动机通气漏油导管接头多采用球面接头形式,且都布置在发动机机体结构上,由于发动机安装外廓尺寸的限制无法直接伸出到飞机机体体外,需采用一种可靠密封及安装便利的结构形式实现与发动机通气漏油管路接头对接,并且能够保证发动机排气顺畅,防止高温排气泄露到机体发动机舱内出现火警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漏油管尾端鼓起并呈球形,包括:
对接衬套,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固定端套设在漏油管尾端,固定端内端面开有固定凹槽,固定端的外壁设有螺纹;
弹性密封垫圈,其安装在对接衬套的固定凹槽内,弹性密封垫圈具有开口,其外壁周向设有多个凸台,对接衬套通过弹性密封垫圈固定在漏油管尾端;
外套螺母,其与对接衬套的固定端螺接;
导管,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导管的连接端伸入对接衬套的连接端,导管连接端的外壁面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圈,导管的固定端和飞机机体相固定。
优选的,对接衬套外壁上设有轴环,轴环内穿有保险丝,保险丝将轴环和外套螺母连接。
优选的,对接衬套的固定端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和漏油管尾端相对,且其内设有第二密封胶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实现与发动机球面结构的可靠对接,防止脱落;
2、能够防止发动机排气漏油系统工作异常时导致发动机高温排气及高温滑油泄露到发动机短舱,避免飞行过程中存在火警隐患;
3、方便发动机排气导管的使用维护,排气导管进行地面维护过程中不需要将球面密封连接结构拆卸,而仅需将发动机排气导管尾端从衬套中拆卸下来,利用发动机检查维护需要;
4、充分考虑到真实安装过程中结构误差带来的影响,通过此方法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保证对接结构能够顺利安装到位,并且密封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的剖视图;
图2是弹性密封垫圈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接衬套1,轴环11,第二密封胶圈12,弹性密封垫圈2,凸台21,外套螺母3,导管4,第一密封胶圈41,保险丝5,漏油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实现发动机通气漏油系统排气顺畅,防止高温排气泄露到发动机舱内出现火警危险,同时保证飞机排气管路与发动机通气漏油管路接头安全可靠对接,维护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发动机通气漏油管对接管路,如图1所示,漏油管9尾端鼓起并呈球形,该对接管路包括对接衬套1、弹性密封垫圈2、外套螺母3和导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5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式柴油机监控仪安装盒体
- 下一篇:短舱风扇罩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