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9859.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牛治慧;林慧英;陈熔;张益瑞;王启明;郑小庆;石哲宇;吕福权;张雪平;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箱 轴承 接地装置 综合 性能 试验台 | ||
1.一种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由基础地基和机械装置组成,所述机械装置安装在基础地基中,其特正在于:
所述机械装置(2)主要由设备安装平台(3)、横向反力支座(5)、横向作动器(6)、试验轴承与激振梁装置(7)、1、2号支撑龙门框架(8、9)、1、2号构架模拟装置(10、11)、动力电机(12)和1、2号垂向激振作动器(16、17)组成,所述横向反力支座(5)通过横向反力支座安装平台(4)安装在安装平台(3)内,所述横向作动器(6)前后端的铰链座通过螺栓分别与试验轴承与激振梁装置(7)中的激振横梁(18)和横向反力支座(5)连接,所述1、2号支撑龙门框架(8、9)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安装平台(3)上;
所述试验轴承与激振梁装置(7)装在1、2号支撑龙门框架(8、9)之间,所述1、2号构架模拟装置(10、11)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1号支撑龙门框架(8、9)上,所述1、2号垂向激振作动器(16、17)两端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试验轴承与激振梁装置(7)中的激振横梁(18)和垂向作动器安装平台(15)上,所述动力电机(12)通过电机支座(14)固定在设备安装平台(3)上,所述动力电机(12)与激振梁装置(7)中的试验轴总成(19)通过传动皮带(1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验轴承与激振梁装置(7)由激振横梁(18)、试验轴总成(19)、两个支撑轴承座装置、两个轴箱总成和8个支撑气簧总成组成,所述1、2号轴箱总成(22、23)分别通过1、2号轴箱轴承(40、42)装在试验轴总成(19)两端,所述1、2号轴箱总成(22、23)均采用动车组原有轴箱总成,轴箱内轴端接地装置为被试件,所述试验轴总成(19)通过1、2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0、21)固定在激振横梁(18)上,所述1、2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0、21)与试验轴总成(1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激振横梁(18)为由钢板和矩形钢管焊接而成的焊接类结构件,1至4号上端支撑气簧(24、25、26、27)结构相同,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1、2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0、21)中支撑轴承座(32)上端设置的两个气簧连接板上;1至4号下端支撑气簧(28、29、30、31)结构相同,均由支撑气簧和气簧连接支座组成,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1、2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0、21)中支撑轴承座(32)下端设置的两个气簧连接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振梁装置(7)中的1、2号轴箱总成(22、23)的摆臂分别与1、2号构架模拟装置(10、11)中的1、2号轴箱支撑架(53、56)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1、2号构架模拟装置(10、11)中的1、2号减震器(55、58)通过螺栓分别与激振梁装置(7)中的1、2号轴箱总成(22、23)固定连接,所述1、2号构架模拟装置(10、11)中的1、2号轴箱静力加载装置(54、57)分别与激振梁装置(7)中的1、2号轴箱总成(22、23)上端设置的轴箱弹簧定位面面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箱轴承与接地装置综合性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1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0)和2号支撑轴承座装置(21)结构相同,均由支撑轴承座(32)、1、2号轴承座端盖(33、34)、胀紧装置(35)和1、2号支撑轴承(36、37)组成,其中支撑轴承座(32)中间设有轴承安装孔,支撑轴承座(32)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气簧连接板,所述1、2号支撑轴承(36、37)均通过轴承内环与胀紧装置(35)的外环面接触连接,所述1、2号支撑轴承(36、37)安装在支撑轴承座(32)中间的轴承安装孔内,并通过结构相同的1、2号轴承座端盖(33、34)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98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