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2959.4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1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怡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王荣亮 |
地址: | 110055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螺旋 传质 吸收 装置 | ||
1.一种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包括外侧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筒体(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环板(1),外侧筒体(2)的内部设置有内侧筒体(3),内侧筒体(3)的轴线与外侧筒体(2)的轴线相重合,内侧筒体(3)的中部设置有扁圆柱状的分配盲板(4);外侧筒体(2)由外侧筒板(12)围合构成,外侧筒板(12)位于筒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第二螺旋定位宽槽(13);内侧筒体(3)由内侧筒板(14)围合构成,内侧筒板(14)位于筒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第二螺旋定位窄槽(15),第二螺旋定位窄槽(15)的数量和倾斜方向,与第二螺旋定位宽槽(13)的数量和倾斜方向相对应;内侧筒板(14)位于筒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旋定位宽槽(16),分配盲板(4)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旋定位窄槽(21),第一螺旋定位窄槽(21)的数量和倾斜方向,与第一螺旋定位宽槽(16)的数量和倾斜方向相对应;所述内侧筒体(3)与分配盲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组(5),第一螺旋叶片组(5)由若干块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一叶片(6)构成,第一叶片(6)包括第一片体(22),第一片体(22)的第一窄端(23)与分配盲板(4)外壁的第一螺旋定位窄槽(21)相连,第一片体(22)的第一宽端(24)则与内侧筒体(3)内侧相应的第一螺旋定位宽槽(16)相连;所述外侧筒体(2)与内侧筒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组(7),第二螺旋叶片组(7)由若干块呈螺旋状布置的第二叶片(8)构成,第二叶片(8)包括第二片体(25),第二片体(25)的第二窄端(26)与内侧筒体(3)外侧的第二螺旋定位窄槽(15)相连,第二片体(25)的第二宽端(27)则与外侧筒体(2)内侧的第二螺旋定位宽槽(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筒体(3)内侧的第一螺旋定位宽槽(16),以及分配盲板(4)外壁的第一螺旋定位窄槽(21)的倾斜角度均为45度;所述外侧筒体(2)内侧的第二螺旋定位宽槽(13),以及内侧筒体(3)外侧的第二螺旋定位窄槽(15)的倾斜角度均为13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组(5)的第一叶片(6)的长度,为内侧筒体(3)内侧与分配盲板(4)外壁之间间距的1.6~1.9倍;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组(7)的第二叶片(8)的长度,为外侧筒体(2)内侧与内侧筒体(3)外侧之间间距的2.2~2.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内侧筒体(3)中部的扁圆柱状分配盲板(4),包括筒状的围合侧板(18),围合侧板(18)的上下两端筒口处分别设置有盖板(17);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旋定位窄槽(21),设置在围合侧板(18)板体(20)位于分配盲板(4)外部的一侧;两个盖板(1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立板(19),立板(19)之间呈“十”字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筒体(2)下部设置的支撑环板(1)包括圆环板(28),圆环板(28)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同一圆周等间距布置的长圆孔(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传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筒体(2)外壁与塔体(11)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9);所述支撑环板(1)下部与塔体(11)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怡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怡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29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做氨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在捕雾层增加喷洒装置的烟气脱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