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6271.8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8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项文峰;李超;邹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瞿海武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在汽车上,用来吸收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10411381.7)公开的一种环式浮动活塞单筒减震器,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部的铝质浮动活塞,所述铝质浮动活塞沿筒体内壁上下运动,所述筒体和铝质浮动活塞之间环向设置有密封圈和导向活塞环,浮动活塞将筒体内腔分隔成气腔和储油腔,在筒体上连接有连杆,该连杆一端伸入储油腔内,在连杆的内端固连有活塞总成,该活塞总成与浮动活塞之间形成缓冲腔,活塞总成上具有阀系,当连杆向上移动时储油腔内的油液通过阀系进入缓冲腔,当连杆向下复位移动时缓冲腔内的油液通过阀芯回到储油腔,从而实现减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经常会高速通过一些凹口,由于车速较快,因此连杆的移动行程较短,但是油液仍然需要通过阀系进行流动,导致阀系的开启次数过多,从而降低了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10184865.2)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包括缸和活塞阀,活塞阀设置在缸内,并连接到活塞杆,以将所述缸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活塞杆包括:中空腔,形成在活塞杆内;第一和第二孔,形成在中空腔的上端和下端中,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腔;浮动活塞,设置在中空腔内,以上下移动,并且将中空腔分成上部腔和下部腔;和移动机构,形成在中空腔中,以将工作流体移动到浮动活塞上部和下部,当车辆高速通过凹口,连杆的移动行程较短时,储油腔内的油液进入上部腔内,通过浮动活塞向下移动,使得下部腔内的油液通过轴孔进入压缩腔内,即油液无需通过阀系,进而减少阀系的开启次数,对阀系进行保护,但是该结构的轴孔如果过大,那么油液通过的阻力太小,起不到缓冲的效果,而该轴孔过小时,油液通过难,在连杆向下复位移动时压缩腔内压力迅速变大,该压力会对阀系产生冲击,从而对阀系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在保证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和滑动连接在缸体上端的连杆,所述缸体内腔通过浮动外活塞分隔成气腔和储油腔,在储油腔内设有活塞总成,该活塞总成与浮动外活塞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连杆下端伸入储油腔并通过通油杆与活塞总成固连,所述通油杆内设有浮动内活塞,该浮动内活塞将通油杆的内腔分隔成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油腔和与缓冲腔连通的出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腔内设有支撑阀座,该支撑阀座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油液通过的阻尼通道,所述通油杆内还滑动设有定流芯,该定流芯位于支撑阀座与缓冲腔之间,且定流芯外壁与通油杆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油液通过的阻尼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6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